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6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字太白。也许有人对此就有疑问了:李白的名为何取“白”,而字又取为“太白”呢?这个“白”和白的颜色有没有关系呢?据李阳冰《草堂集序》:“(白父)神龙(功)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  相似文献   
103.
何文志 《学语文》2002,(2):19-20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后世关于这首诗歌主题思想的议论颇多,多数学者认为诗歌抒写了李白“对名山仙境的热烈向往”。“向往名山仙境”一说之所以为前修时贤所认同,是因为此说有三个看似充分有力的证据:其一,李白其人好游;其二,此诗为李白即将南游名山之时所作;其三,诗歌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天姥山之美和神仙世界之乐。不过,笔者思之再三,窃以为三个论据均不坚实,“向往名山仙境”六字并不能概括作品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04.
在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时,偶遇学生提出这样的质疑:“天姥胜景既是作者梦寐以求的乐主,是诗人日夜所向往、所追求的理想世界,又怎么会出现‘熊咆龙吟殿岩泉’……这令人恐惧战栗的一幕幕呢?”可谓“教然后知困”,于是,我查找了有关资料,进行了相关考证,似乎觉得对历来高中语文教参中对“梦诗”的传统阐释有重新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5.
通过朗读。设置问题和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品味——体验——探究——发现”的思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习语文,着重培养学生语文的实际能力。在整体阅读,初步感知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富有思索性和启发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针对问题精读,从而掌握更为具体的学习内容。通过读,或听录音,以情感染学生;或默读,边读边思考,把握文章的内容;或朗读。以声传情;或品读,感悟诗歌语言、意境的魅力。要读出效果,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出感情,读出意境,读出滋味。由读诗升华为品诗。惟其“品”.方能有味,方能收到最佳效果。在具体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次回归到朗读吟诵上,直到背诵为止。  相似文献   
106.
"诗仙"李白的作品以"想象奇特、雄奇浪漫"的特点著称,其中两篇代表性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和《蜀道难》更是分别入选不同版本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对比阅读这两篇作品,结合关键字词,多元解读李白的创作手法,把握他的作品特色,有利于理解文章中的思想和情感。  相似文献   
107.
原本《玉篇》中的语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于《说文》,《释名》,杨泉和宋代“右文说”之间的顾野王《玉篇》对于同声符同源字已经有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研究,该书中所进行的同声符同源字的系联,对于我们研究汉语语源及语源学史当有 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文本解读:李白,作为唐代诗坛上的代表人物,把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推向顶峰。他的诗豪放飘逸,雄奇壮丽,特别是古乐府诗尤为人称道,《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想象奇特、丰富,气势宏伟、豪  相似文献   
109.
《梦游天姥吟留别》(以下简称《梦游》)又名《别东鲁诸公》,系李白在天宝五年(公元746年)秋结束梁园之游,赴江南漫游前向东鲁友人告别时所做。《梦游》无论其思想内容还是艺术特色都堪称李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代表之作。而这绝不是偶然的,它是诗人精神境界和艺术追求的必然,它折射出这位伟大诗人诗歌创作多方面的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110.
盛唐诗人李白以其豪迈奔放的气势、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和充沛激烈的感情为中国文化贡献了大量杰出的浪漫主义不朽诗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