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6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设计说明】《梦游天姥吟留别》(以下简称《梦》)是一篇传统的讲读课文。它有两个特点:①它是一篇文言文,教授时我们必须立足于落实字、词、句,把它当作文言文来讲解。②它是一首古代名诗,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写作技巧,教授时我们得把重点放在诗歌鉴赏上。事实上,这两点都是必要的。因此,我教这篇课文时共安排了两节课:第一节课疏通课文,第二节课鉴赏诗歌。这里提供第二课时的设计。  相似文献   
72.
诗情如江,才气如海,“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李白,他孤傲狂放、富有激情,他的《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无不弥散着一种豪迈豁达的自由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尼采所阐述的酒神精神,也正是这种企图超越个体化束缚的酒神精神气质促使李白把盛唐诗人的自我歌唱在诗歌中推向了高峰。  相似文献   
73.
李白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代表作家 ,尤善于古体诗的创作。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便是其古诗的代表作。唐玄宗天宝三年 (744年 ) ,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 ,被放出京。第二年 ,他将由东鲁 (现在山东 )南游吴越 ,故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天姥山的诗 ,留给在东鲁的朋友 ,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但这又不仅仅是一首赠别诗。清人陈沅 :“题曰留别 ,寄去国离都之思 ,非徒酬赠握手之作。”(《诗比兴笺》)诗人在这里是托梦游天姥山以寄意 ,表达了对权贵的无比蔑视和对自由生活的热烈追求。《梦游天姥吟留别》也不仅是其古诗…  相似文献   
74.
一般文学史著作都把顾况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的先导者来介绍。从顾况的思想性格、诗歌创作及诗论来分析 ,可以得到一个更全面更真实的顾况 ,顾况的诗风“骏以踔厉” ,更近于浪漫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75.
顾况是中唐的杰出诗人,而且精通绘画,是新画法泼墨山水的传人.其诗歌常常以画家的眼光来取境,融画理于诗歌,诗画交融,自由挥洒其非凡才情,表现其狂狷的个性,并且以取境奇特、色彩艳丽、意韵丰满之杰特诗艺,给贞元、元和文学以强烈的影响.在李贺尚未出世、韩愈尚未独具风格成名成家之时,顾况就已经创造出了如此风格相近、成就巨大的诗歌艺术,对韩、孟一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他的讽喻现实之作又是白居易等新乐府运动的先导.此外,他学习民歌未能完全消融吸收所造成的古体、乐府诗歌中粗率、放肆的不良倾向,也同样存在于元、白的同类诗歌中.顾况这一长寿而成就卓著的诗人,以他奇特的经历以及颇具个性特色的人品、诗风,在其时文坛上无异于一股清新之风,既清爽其时诗人的耳目,也湛溉了正在成长的元和文人,可以说是元和“尚怪”风气的先导.  相似文献   
76.
书香     
檀香弥漫书房 烛光把心情点亮 闲情雅趣今我诗性豪放 漫读书卷 涂鸦诗行 孤单了千年月光 低吟浅唱 沉醉在诗经离骚 宋词元曲梵音绝唱 千秋典籍历代篇章 溯洄求索 寻不到伊人何方 心中幻想 君自云中降 纤手磨墨红袖添香 心无垢 夜涂霜 染白朱色的窗 我举觞 对月唱 风舞清影笛声悠扬 只为追寻这 淡淡的 一斋书香  相似文献   
77.
10月15日 晴巧合,巧合,真是巧合。在"世界杯环保日"的那天晚上,我竟做了一个趣游绿色王国的梦,给我增加了不少环保的知识呢!"环保日"当天,报纸、电视、广播……都在讲环保,讲绿色世界,我满脑的绿色,全是森林草原,  相似文献   
78.
语文学习,总是给学生"碎片化"的印象,似乎没有什么知识体系,也没有什么整体框架和设计。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语文教材的特点。语文教学传统上以篇章为基本单位,每篇文章都有其强烈的独立个性和文化价值,让整体感很难形成,即使是一个专题内的作品也是如此。今天讲《赤壁赋》,重人生思辨;明天讲《阿房宫赋》,重历史感悟;后天讲《滕王阁序》,重个人际遇……学生怎么会有整体感?二是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的取舍。  相似文献   
79.
栾芳 《现代语文》2004,(11):18-18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文人为了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常常借助于描写一个理想的世界来反衬.而在文章的构思模式上也常常是采用从"现实"到"理想境界"最后又"回到现实"的构思模式,用理想境界的美好来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由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来反衬对现实世界的厌恶."现实--理想--现实"的构思模式在反映现实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发挥了特有的效果.现就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0.
~~天津图书馆藏善本古籍叙录(三十七)@季秋华$天津图书馆!天津3001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