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2篇
教育   206篇
科学研究   7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本文不同意学术界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形成时间的传统看法,提出新民主主革命思想有一个萌芽、形成、完善和不断发展的长过程。即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始以萌芽发生;到中共四大则已初步形成;至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发表既臻完善;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又有发展。作者的思路及结论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2.
瞿秋白的统一战线思想包括三个方面:即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中国资产阶级的分析及党应该采取的政策和策略;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笔者认为,与同时期的党的其他领导人相比,瞿秋白的统一战线思想是系统而完整的。尤其应该指出,他是党内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03.
从叙述视角、叙述声音及叙述人文化身份的角度对电影《祝福》与原著进行文本细读比较,在叙事学层面上论述电影对原著的改编是一个话语置换和意义重构的过程。以此为个案的分析表明:新中国建立后文学名著的电影改编是合乎革命文化规范下的重新叙事,其作为准历史教材建构了受众的意识形态,是国家文化领导权掌控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4.
葛兰西和马克思对"市民社会"认识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社会”是葛兰西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与马克思把“市民社会”归于经济基础范围不同,葛兰西把市民社会理解为上层建筑的两大领域之一。葛兰西的这一理论是在坚持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结合西方社会的具体历史条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了创造性的阐释和发展。本文拟通过马克思和葛兰西对市民社会认识的比较分析,以凸显葛兰西富有创见的理论与观点。  相似文献   
105.
共产国际对大革命失败造成的影响,历来是史学界研究的禁区。共产国际如何“褒国抑共”,在这一思想支配下又如何将领导权集中于国民党,最终导致大革命的失败,文中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6.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取得这样大的成就,关键在于战争的组织和领导。关于战争领导权问题,史学界人士众说纷坛。笔认为,抗日战争名义上是国民党领导,实际上是国共两党独立领导各自的力量合作抗日的。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始终存在教两个政权,两个军队,两条抗战路线,两个战场,国民党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领导力量,共产党是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决定因素。这种说法比较客观,也较符合史事。  相似文献   
107.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始于何时,史学界看法不一。本文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上,确认开端的标志有二;一是独立地开展武装斗争;二是无产阶级的领导。二者缺一不可。据此,“八一”南昌起义应该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08.
文章认为,在党的幼年时期,瞿秋白主张建立的政权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政权;无产阶级必须掌握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通过暴力革命夺取政权,然后由国民会议建立平民的政权;一次革命夺取政权后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9.
安宝洋 《考试周刊》2007,27(2):46-47
本文试图以市民社会理论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市民社会理论在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指出当前中国意识形态建设中至为关键的一个理论缺陷便是忽略了市民社会理论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0.
中国的统一战线从来都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从形式到内容都显示出中国的气派和中国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一、中国的统一战线是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的,以中共为核心的统一战线,这是中国统一战线的根本特点,也是统一战线能够长期存在并在革命和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基本保证。二、在政权建设中,统一战线体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它与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中国的政体。三、民族问题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创立了解决民族问题的最好形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四、我们创立了通过统一战线统一祖国的途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是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的中国才能提得出来的创举。中国的统一战线把马克思,列宁的设想多次,多方面地变成现实,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理论宝库,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