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3篇
  免费   5篇
教育   3111篇
科学研究   107篇
各国文化   64篇
体育   672篇
综合类   92篇
文化理论   70篇
信息传播   224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322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448篇
  2011年   440篇
  2010年   395篇
  2009年   389篇
  2008年   519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276篇
  2005年   312篇
  2004年   474篇
  2003年   484篇
  2002年   362篇
  2001年   315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0 毫秒
101.
时政新闻是主流媒体的重要特色和核心内容,是主流媒体最有高端话语权、最能影响主流舆论的阵地。办好时政新闻,不断增强其吸引力和影响力,就占领了社会舆论的制高点,对形成主流舆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深入挖掘增加深度在时政新闻中,我们不缺优质题材,缺的是新闻敏感和对题材的深度挖掘。  相似文献   
102.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一些主流媒体和都市类媒体开始效仿西方媒体的做法,重视调查性报道和批评报道,依靠曝光社会负面问题,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政府关注,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曝光泛化的倾向,表现在一些媒体过度热衷于寻求刺激性的新闻题材,调查工作做得不够详细、周密、彻底,影响了媒体形象。  相似文献   
103.
2007年的普利策新闻奖评选,华尔街日报一组关于中国题材的报道获得了国际报道奖,其中《“血铅事件“敲响环保警钟》、《“长江女神“芳踪已逝》、《中国赤脚医生打响环境保卫战》等几篇涉  相似文献   
104.
民生新闻节目以内容上的贴近性、形式上的互动性、主持人风格上的平民性,挣脱了传统电视新闻长期以来形成的种种羁绊,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民生新闻节目也普遍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然而,在对民生新闻的特质缺乏普遍认知的情况下,大多数仓促上阵的民生新闻节目出现了节目内容雷同、媒体角色越位,媒体立场倾斜的普遍弱点,归根到底,这都是媒体理性缺失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5.
主角意识地方记者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不仅要勤奋观察和奔跑在当地纷繁复杂的事件中,更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灵锐的新闻敏感。在这一过程中,记者始终要把自己摆在当地人位置上,要唱主角,全面生动地把客观事实报道出来,特别是在当地重大事件的重要题材报道中尤  相似文献   
106.
记者的首要工作是选择新闻题材,捕捉新闻题材,而选择、捕捉新闻题材实质上是记者对进入自己认识范围内的生活事实有没有新闻价值的判断。新闻价值的大小是衡量新闻题材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所以确定与捕捉新闻题材的过程也就是记者用新闻价值规律去筛选生活事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7.
新闻是立台之本,是一个台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可是观众普遍反映县级台不好看,主要是新闻节目不好看。笔者认为不好看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种:一、新闻题材受限。领导活动多,会议报道多,有用信息少,报来报去就是报那几个领导。由于地方台人员少,车辆少,有的台根本就没有采访车,全靠采访单位  相似文献   
108.
申凡 《新闻前哨》2008,(7):61-61
系列报道是报纸的重头戏.可以做重大题材,可以把一个问题做得很深,能充分体现新闻策划的作用。社会影响大。从2007年度湖北新闻奖选送的稿件来看,各家报纸都很重视系列报道,许多稿件投入的精力都很大。做得很有分量。  相似文献   
109.
胡锦涛总书记在新时期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新闻媒体作为党的"喉舌",如何将党的政策、理念准确地传达好、宣传好?如何才能做到"上下"满意?如何对这一重大题材进行创新报道?这是新闻媒体,尤其是党报的重点和难点。《湖北日报》独辟蹊径,从人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人为  相似文献   
110.
“鸡毛蒜皮,鸡飞狗跳,登不得大雅之堂!”,这是部分受众对社会新闻的一般印象。近年来,一些媒体片面追求“卖点”,刊播一些格调低劣、荒诞不经的社会新闻,陷入了低级趣味和媚俗的误区,使得社会新闻——这个被称为“8小时以外新闻”的新闻题材饱受争议,社会新闻报道如何才能走出花边新闻的怪圈,成为既能为媒体争得受众眼球,又能彰显人文关怀、提升媒体影响力的的精品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