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钟嵘<诗品>把鲍照列于中品,钟嵘认为鲍照有张协、张华的长处,又有胜于谢混和颜延之的优异之处,"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这种评价是允当的.钟嵘还看到因为鲍照地位低下,因而"取湮当代",这也是正确的.但他认为鲍照的诗歌"贵尚巧似"、"不避危仄"、"险俗",这种评价就有些限于评价者的个人标准和当时的时代环境.而从整个诗歌发展史来看,这种评价就过于片面.  相似文献   
22.
陶学研究中,在陶渊明名字、享年、颜陶关系及颜延之对陶诗文创作评价等问题上,迄今仍存在较多争议。颜延之《陶徵士诔并序》是除陶渊明作品外最早、最可信的材料。现立足颜氏此诔所涉信息,就上述相关争论进行评议;对其中个别问题,也试图提出一些新见。  相似文献   
23.
颜延之、谢灵运是元嘉时期的两位大家,人们认为他们的诗歌同源,但在源于曹植还是陆机上却有不同的意见。从共性上看,二人诗歌都有典丽、繁密、雕琢、"巧似"、重视艺术形式等特征,这使他们的诗风与陆机有近似之处。但是在诗歌的主题、写景、内在气质等方面,颜、谢存在很大差异。谢灵运在延续陆机诗歌某些特征的同时,其整体风貌与曹植诗歌更为接近,而颜延之则更多地继承了陆机诗风。颜、谢诗风的异同反映了元嘉诗歌的共性与多样性,其与曹植、陆机诗风的联系也反映了魏晋、刘宋诗歌发展轨迹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4.
颜延之开启了南朝全面宗经为文、博学隶事的复古新风,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尊奉义理易学,文脉明辨缜密;其二,标举《春秋》《论语》是非观,咏物忧生之作幽隐劲健,直追汉晋风骨与缛采;其三,以《诗经》雅颂为依归,博征众经,注重偶对联句,炼字精到,典雅厚重又不失新意。颜延之的文风派生出宋齐"颜体"作家,并对王俭、任昉、王融等隶事新奇、辞义富博、丽则婉畅的文风建构产生深远影响;"颜体"的流弊,则激发沈约、萧子显、萧纲等人大力倡导新体诗风,也推动南朝文艺批评界对儒文关系探讨的理论化与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25.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一生之"实录"(萧统<陶渊明传>),然而又是文字极为简约的"实录".<五柳先生传>的内容要点可以归结为读书、饮酒、贫困三个方面.本文就此提供翔实资料,以作备课的参考.  相似文献   
26.
钟嵘认为颜延之源出于陆机,原因在于两人作品具有多用对偶、喜用典故、情感强烈等共同特点。钟嵘对颜诗重对偶和用典所导致的繁密风格多有不满,这是列颜诗为中品的重要原因。在深入辨析"错彩镂金"的基础上,指出惠休对颜延之的诗风评价是褒而不是贬,客观而言,"错彩镂金"意谓词藻华美,在玄言诗风盛行的背景下有其积极意义,不宜一味否定。  相似文献   
27.
颜延之是南朝名噪一时的大作家.从政治环境、文坛风貌、家族渊源、友人交游四个方面来进一步探求颜延之文学作品风格的成因,对进一步了解刘宋乃至南朝的文学发展及社会风貌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
武术概念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关于武术的概念 “武术”一词在史料中最早出现在南朝刘宋颜延之的《皇太子释奠会作》,其曰“偃闭武术.阐扬文令”。文中“武术”指军事而言。而真正意义上与我们当今所认识的意义基本一致的“武术”始于晚清。1908年7月的《东方杂志》第6期上引载了7月12日《神州日报》的一篇文章,名曰“论今日国民宜崇旧有之武术”。  相似文献   
29.
“竹林七贤”之名大约起源于东晋时期,或称“竹林名士”。“竹林七贤”所指的具体人数也有不同,但这只不过是在不同时期,人们根据个人爱好而有所取舍而已。“竹林名士”确实因山阳县竹林而得名,非源于佛教用语。  相似文献   
30.
颜延之是南朝刘宋时期著名骈文家,其骈文作品体裁覆盖面广,技巧精湛,名篇也较多,可以代表南朝前期骈文所取得的最高成就。具体来说,颜文注重雕琢,比较讲究对仗、用典、藻绘,风格繁缛典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