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6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唇典》和《额尔古纳河右岸》两部小说,皆以东北百年间挣扎在多重困境中的少数民族为主要取景阈限,以古老的萨满文化为故事背景,以人物的人生历程反映历史的发展变化。两部小说分别将满族和鄂温克族作为整个民族的缩影,映射出在现代文明的强势入侵下,传统文化在当代所面临的人性失落、生态破坏和文化裂变等问题。同时,因为对民族文化的关注与守望,使两部作品在悲剧书写上呈现出了相近的气息。  相似文献   
42.
东北籍女作家迟子建堪称“自然化育的文学精灵”,她刚刚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就像一副画卷,展开了我国东北鄂温克族的生存现状和百年沧桑,尤其是其中关于熊图腾的描写,把熊自然地融入到了鄂温克族的生活中,神秘而不乏真实,朴实而意寓深远,是对古老而神圣的图腾崇拜的形象再现,也可作为著名人类学家叶舒宪先生于2006年提出的爆炸性学说“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还是熊的传人”的有力论证,更可以引起现代人的一些反思。本论文从人与熊的关系、熊图腾产生的原因和熊图腾的民族精神价值三个方面进行评析,以期对熊图腾进行较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43.
迟子建以自己的创作实绩博得了文学评论界的广泛认可,2008年又凭借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描述生活在大兴安岭丛林中的马背民族--鄂温克族百年沧桑嬗变的长篇小说.作品中迟子建用略带伤感的笔触追忆风光不再的原始丛林和即将随之消逝的古老生存方式,为生态自然和自然的人文存在弹奏了一曲动情的挽歌.  相似文献   
44.
迟子建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具有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的女作家,她总是以恬淡的面孔出现在人们的视界里,然而往往以重量级的作品给人以震撼。《额尔古纳河右岸》是她于2010年创作的一部极具史诗性的长篇作品,其曼妙的文笔令人流连,宗教意味令人敬畏,民族命运令人伤怀,生命意识令人震撼,风土人情令人欣喜。其中,一首首神秘歌谣的演唱,是萨满文化的独秀,更饱含着作者以大自然的角度对人类发出呼喊的热切与急迫之情。  相似文献   
45.
仪式在实体变迁的不同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其功用也在不断变化。当村落实体稳定存在时,仪式起着增强族群归属感、认同感的作用;当村落实体处在不断变迁中时,仪式与艺术紧密结合,其作用更偏向于记忆、保存与心理慰藉。透过《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诸多仪式,看到一个边缘的部落背后的历史与文化,看到压抑于理性底层的情感宣泄与欲望释放。当仪式的范畴扩大,文学创作也被视为一种仪式,作家通过它与自我对话,也通过它进行着个人新生与部落新生的尝试,为之后思考仪式与实体、艺术及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额尔古纳河右岸》讲述的是东北鄂温克族的故事,展现了在近一百年的历史进程中这个古老的民族在外界的介入之下一步步走向衰微和濒临消失的命运。作品虽有着关于民族、历史、文化等变化的展示与思考,但作者将其置于作品幕后,而将其中的大自然和自然之中人的生活变化和生命情怀置于前台,对和谐的自然与人生深情展示与回眸,对"他者"破坏、异化和谐、自足的自然与人生而伤痛,表现了动人心魄的大自然情怀,并对自然和人类生命、命运等做了诸多思考。  相似文献   
47.
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迟子建借鄂温克民族最后一个酋长女人之口,讲述了鄂温克民族百年的盛衰史。小说在文化人类学视野的观照下,通过对鄂温克民族离开森林,最终开始了在山下的定居生活的描述,为一种民族文化的消亡唱出了一曲挽歌。  相似文献   
48.
张沛 《语文知识》2010,(1):36-38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关于鄂温克民族生存历史的作品。不同于一般史诗性作品的书写表达,作者对民族历史和民族生存进行了多方位书写。从现代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审视元文明的失落,以日常生活叙事介入历史书写,在"人与自然"视角下观察民族的生存状态及生命韧性,构成了鄂温克族生存历史的书写途径。  相似文献   
49.
50.
生态批评在人类面临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是以生态整体观、系统观、动态平衡观作为主导思想,以文学作品为媒介的文化批评,旨在对人、自然与文学批评三者之间关系进行思考,并进行一种建设性的批评,最终指向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及自然对人的内在和谐的作用的探求。作为一部具有生态意识的文本,《额尔古纳河右岸》蕴含了迟子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对人类精神生态失衡的忧虑以及深厚的历史意识,流露着一种深层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