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2082篇
科学研究   182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261篇
综合类   92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10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295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21.
钱军 《学语文》2011,(3):45-45
一首好的诗歌作品,给予读者的往往是情感和智慧之流交融汇合后的丰富深刻,那种难以言尽的韵意化为心中的感动,袅袅绵绵。台湾当代诗人孟樊的《我的书房》(见卷首)意象单纯,构思明晰,“飞”“停”之间,便诗情涌现.理韵渗流。  相似文献   
22.
正本刊讯12月23日下午,自治区教育厅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在南宁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广西将借助科大讯飞在信息化领域的优势,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自治区副主席李康出席签约仪式见证双方签约,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吴建新主持签约仪式。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秦斌在签约仪式上指出,信息  相似文献   
23.
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感情,或谈论艺术见地,或咏叹画面意境。这种题在画上的诗就叫题画诗。诗歌借助书法,与绘画之美极为巧妙地结合起来,相映生辉,增强了作品的形式美,成为中国画的艺术特色。题画诗源于何时,历来说法不一。学术界持北宋者居多,也有学者认为北宋以前的许多赞美绘画或对绘画有感而发的诗歌,虽不题在画上,但从广义上讲,也算是题画诗。杜甫就曾有许多咏画诗,被后人认为是题  相似文献   
24.
教师一定要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使教学激情随学生的思绪“飞”,把最精彩的“活”让给学生.  相似文献   
25.
初中地理教学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与深入,由原来的中考科目变成后来的会考科目,现在连会考也不用了,以致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态度与重视程度都发生很大变化。因此,每个地理教师只有向课堂要效率,向45分钟要成  相似文献   
26.
曾荣 《文教资料》2011,(1):41-43
本文认为手机休闲娱乐类短信的反复、押韵、排比等修辞手法是数量象似性原则的具体运用.试图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休闲娱乐短信的修辞特征.以从象似性研究短信创作和理解的理据。亦拓宽象似性研究的层面。  相似文献   
27.
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哈德飞,在研究人的精神状态对身体和力量的影响时做了一个经典的实验。他请了三个人,要求他们在三种不同的情况下,尽全力抓紧握力计。在一般清醒状态下,他们平均的握力是45千克,第二次试验则将他们催眠,并告诉他们,他们非常虚弱。实验结果,他们的握力只有13千克,还不到他们正常力量的1/3。  相似文献   
28.
29.
迄今为止,象的理论已较为完善,但前辈学者较少对象内部结构进行剖析,本文在“易象”说的基础上,提出象素论作为对象理论的一种补充完善。象素作为象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象的实体构成,又是象的意义构成,是构成象的必不可少的因素。象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有层次地构成象。如果把象素论应用于诗歌分析中,可解剖诗中象结构,因象素的选择不同,排列配置不同,必将导致象结构不同,作者传达的意义迥异。  相似文献   
30.
文章试揭示陶渊明田园诗“言”“象”“意”精巧的境界结构关系,着重分析了其《饮酒》组诗中很具有代表性的《饮酒》(其五)一诗,以示作者在其诗中往往通过巧妙地运用简练朴素的语言与看似不经意的几个意象组合,准确的传达了作者所认同的人生哲理、丰富而深广的自然意趣。在诗中,显现出主客体相互关照、浑然合一的化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