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3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7篇
教育   12652篇
科学研究   587篇
各国文化   130篇
体育   454篇
综合类   446篇
文化理论   154篇
信息传播   1567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257篇
  2022年   314篇
  2021年   318篇
  2020年   306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424篇
  2015年   917篇
  2014年   2035篇
  2013年   937篇
  2012年   1056篇
  2011年   1289篇
  2010年   1287篇
  2009年   1141篇
  2008年   1171篇
  2007年   810篇
  2006年   647篇
  2005年   499篇
  2004年   463篇
  2003年   350篇
  2002年   285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207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孕育希望,可以滋生动力,所以教学应该从兴趣入手。因此,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202.
孔子的人道主义,其特点是人道与仁道的合二而一,以“仁者爱人”和“仁者人也”的口号一以贯之;提倡忠恕之道,主张推己及人以达到人与人的和解,推人及物以达到人与天(自然)的和解。因此,孔子的人道主义具有永恒的魅力,是世界人道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基于此,我们称孔子为人道主义先驱。  相似文献   
203.
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核心是“象”,“象”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有着极强生命力。“象”与教育技术同源、同构、同质。“象”的内涵、特征、特点、功能及其行象的方法:观物取象、制器立象、立象尽意、想象、兴象、象外之象、超以象外、得意忘象等均妙契于教育技术,为教育技术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为彰显教育价值提供了有力手段,也为构建教育技术“象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4.
“文学是人学”,这个命题自高尔基以来不时地为人们所提起,虽然过去偶有几位学者作过一些论说,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学界对此所引起的注意力还远为不够。我们需要思索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到底人学是什么,文学是什么,文学与人学究竟是什么关系,“文学是人学”这个命题的意蕴是什么,其对于认识“文学”之现象与本质可提供什么样的启示,等等,显然都是一些意味深长的文学理论话题。  相似文献   
205.
中国古代化和批评一贯强调“德”说。刘勰《程器》篇中提倡“德”是其作批评论中的重要构成内容。“德”与其“养气”说,“神思”说、“才、气、学、习”说,构成作创作的综合素质。“德”是作创作素质构成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因素。刘勰的“德”说不仅强调“”与“德”的关系并突出了“德”的作用,而且“德”说弘扬了作批评中的人意识、个性意识和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6.
<正>世间万物皆不出道术。道不正则术不明,术不明则道难行。道是道理、规律等形而上的概念,术是具体实现的手段、方法等。今日之教育,过于追求"术",把学科教学搞成了解题术—注重雕虫小技,而忘却教育教学之根本。这个"根",就是"道"。古语云:"术合于道,相得益彰;道术相离,各见其害。"可见,道与术只有合而为一,才能产生更大的能量。  相似文献   
207.
208.
福克纳的小说《八月之光》之标题反映了作者的怀旧情绪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八月之光”这一人性之光折射出了人类古老久远的美德,象征着人淳朴、善良、美好的本性和爱与被爱的渴望。它既体现了福克纳深受其影响的基督教义,更闪耀着超越基督文明的人文主义光辉。它代表了福克纳所推崇的宁静恬淡的生活本质,也表明了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小说题目由最初的《幽暗之宅》到《八月之光》的这一变化,表明了福克纳在创作中思想的发展和主题的升华。《八月之光》这一标题传达了作者对于美好人性的永恒信念,凸现了小说超越时空的意义和魅力。  相似文献   
209.
"沙丘之谋"作为秦朝的一次宫廷事变,其内部的操作过程一直是桩历史悬案,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此有过种种怀疑.本文对其中的秦始皇"赐公子扶苏书"一事进行考证,结论是并无此事,并试图分析这一说法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210.
于丹 《中学文科》2007,(10):17-20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要了解一个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够了,从中可以看到他的价值取向。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