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7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63篇
教育   11930篇
科学研究   1211篇
各国文化   48篇
体育   683篇
综合类   508篇
文化理论   69篇
信息传播   1738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309篇
  2022年   338篇
  2021年   325篇
  2020年   302篇
  2019年   285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248篇
  2016年   387篇
  2015年   854篇
  2014年   1679篇
  2013年   850篇
  2012年   1026篇
  2011年   1076篇
  2010年   1031篇
  2009年   963篇
  2008年   1098篇
  2007年   837篇
  2006年   723篇
  2005年   618篇
  2004年   643篇
  2003年   612篇
  2002年   487篇
  2001年   378篇
  2000年   349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肖天乐 《文化学刊》2022,(3):133-136
书院制改革是高校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的有益尝试,是深化高校育人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推进新时代书院制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解决现行育人模式所面临的“育人场域割裂、育人平台疏离、育人内容窄化”等现实问题。要把准改革方向,把促进青年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书院制改革的价值目标,在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基础上,全面提升青年学生综合素质。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方针,在汲取中国古代书院传统智慧,借鉴国外住宿学院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书院制度。  相似文献   
93.
纪淑团 《考试周刊》2022,(38):48-53
基于本校原有的生本课堂,融入“问题导向”的理念,探求以“问题提出”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步探索“三问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前预习寻问,创设数学情境或提供学习材料,让学生在课前自立预习并独立地提出问题。课中聚焦核心问题探究思问,让学生在课堂中不断剖析认识和解决问题。课后自然延伸拓展追问,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得到新的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94.
实施硕士研究生导师组制是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社会发展提供所需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运用群体动力学理论,通过对广西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组制的运行现状进行研究,发现硕士研究生导师组存在不同程度的虚化现象、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并进行主要原因分析。进而以群体动力学理论所强调的三大群体动力,即驱动力、约束力、凝聚力为着力点,探讨广西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组制如何优化及增强其实施效果,以不断全面提升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5.
海田 《世界文化》2007,(4):12-13
笔,作为一种文化的代表,被人们用来记录着自己的历史。据考证。人类使用的第一支自来水笔,是4000年前古埃及人发明的芦苇笔。而我们今天所普遍使用的自来水笔,则是100多年前由美国人乔治·派克研究发明的。乔治·派克不仅发明了钢笔,他所创建的派克笔制品公司,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已发展成为当今全球制笔业中的头号王国。  相似文献   
96.
97.
以福建省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的途径。提出氢能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新型能源,要加强氢能生产、储存和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的示范和规模化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文中分析了福建省氢能产业问题和优势,认为对于福建省而言,以氢能发展引领能源变革和经济社会变革,是加快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最后,基于福建省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技术水平,提出相关的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98.
对《小仓百人一首》中的芦苇和歌与唐诗中的芦苇诗歌进行了研究,发现了芦苇在中日诗歌中被赋予的感情色彩大相径庭。针对《小仓百人一首》中涉及芦苇的三首和歌以及提及芦苇的唐诗中具有代表性的六首诗,分析其各自不同的含义,重点解读了其中的芦苇意象。从芦苇这种常见的植物意象入手,探析在中日两国的诗歌中歌人与诗人赋予其的不同的思想内涵,期望能为进一步研究和歌与汉诗中的植物意象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9.
一、结构原理本教具的结构如图1(A)、(B)、(C)所示:图1设图中两磁极间的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静止在水平导轨上的空心导管质量为m,通电后受到的安培力为F,加速度为a,在安培力作用下沿水平导轨运动的距离为s,离开导轨时的速度为vt。因v2t=2as...  相似文献   
100.
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其二》举曹植、刘桢、刘琨三人,既论述刘琨诗风与建安文学一脉相承之观点,亦表明刘琨在其诗歌批评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元好问对刘琨的诗歌批评内涵具有由评诗至评人的人文观照,这种人文观照的本质是元好问与刘琨相似境遇下的情感共鸣与其儒家诗教观影响下对文坛积弊的导向性清洗。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在刘琨诗歌批评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从《论诗三十首》的文本细读,元好问批评理论的深层解析,以及元好问对刘琨诗歌批评的诗史价值三个方面入手,可以较为全面地把握元好问对刘琨的诗歌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