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30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47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4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陈梅林 《知识窗》2010,(8X):40-40
<正>学生是校园永远的主角,学生是校园永恒的话题。春去春又来,校园里春光烂漫。围墙边,花坛里,黄灿灿的迎春花,紫得迷人的蝴蝶花,芳香四溢的木香花……开得热闹,开得精神。这美好的景致常让我想起存留记忆的画面——又一个漫长的暑假结束了,  相似文献   
62.
南风 《知识窗》2010,(8):4-5
霍克、洛克和苏三个和尚一起走在山路上,他们谈论猫的胡须、太阳的颜色和给予。最年轻的和尚霍克问:“苏,是什么让人快乐?”老和尚苏是最智慧的,他回答说:“让我们去村里看看。”  相似文献   
63.
以闽西道教正一派与香花和尚关系为研究重点,在田野调查、文献考释分析的基础上,叙述了闽西香花和尚的仪式传统,明确了香花和尚的定义,探讨了道教正一派与香花和尚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指出道教吸收香花和尚的科仪是其世俗化过程中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64.
【故事一】撞钟也必须撞出生命价值来 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有一天,主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老主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你感觉不到自己撞出来的钟声的感召力.怎样去感召别人?”  相似文献   
65.
人生一团泥     
一座大山上有个小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徒弟。 这天,来了一个达官贵人,为小庙捐了很多财物。他在庙里住了一段时间,得到了老和尚和小徒弟的热情接待。他告辞后不久,又来了一个书生。  相似文献   
66.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集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南山不远的河边,人人都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  相似文献   
67.
宽容的力量     
先看一则故事: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相似文献   
68.
在我11岁那年,父母外出工作,把我托给一个伯伯,实际上是庙里的法师。伯伯有些沧桑的脸很粗糙,胡子楂楂的,眉毛中间尽是刚毅。伯伯拉住我细嫩的小手.抱起我来笑.那种刚毅的脸在一瞬间充满了慈祥的温馨。  相似文献   
69.
“三个和尚挑水喝”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最近又有人将他们搬出来做了改编:“有一个庙,这个庙离河边比较远。怎么解决吃水问题呢?和尚挑水路比较长,一天挑一缸就累了,不干了。于是。三个和尚商量,咱们来个接力赛,每人挑一段路,第一个和尚从河边挑到半路停下来休息;第二个和尚继续挑,又转给第三个和尚,挑到缸里倒进去,空桶回来再接着挑,大家都不累,水很快就挑满了。”改编后,主人公仍然是三个和尚,但是他们经过配合就能喝到水了。  相似文献   
70.
二千余载只斯僧:艺术大师石涛石涛(1641-约1707),俗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明藩靖江王朱守谦后裔,朱亨嘉子。1645年后削发为僧,法名原济,一作元济。小字阿长,字石涛,号大涤子、清湘遗人、瞎尊者、苦瓜和尚等。石涛擅花卉、蔬果、兰竹,兼工人物,尤善山水。其画力主搜尽奇峰打草稿,一反当时仿古之风,其画构图新奇,笔墨雄健纵姿,淋漓酣畅,于气势豪放中寓静穆之气。书法工分隶,并擅诗文。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高僧。石涛在绘画艺术上成就极为杰出,齐白石评价石涛的艺术成就,认为二千余载只斯僧。画家吴冠中说:西方推崇塞尚为现代艺术之父,塞尚的贡献属于发现了视觉领域中构成的规律。但石涛的感受说则是绘画创作的核心与根本,他这一宏观的认识其实涵盖了塞尚之所见,并开创了‘直觉说’‘移情说’等等西方美学立论之先河。这个17世纪的中国僧人,应恢复其历史长河中应有的地位:世界现代艺术之父。事实是石涛的艺术观念与创造早于塞尚二百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