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1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19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7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当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我们也要看到,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社会上某些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欺骗欺诈滋生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加之正在飞速发展的网络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使一些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几年前金华一中学生杀母,前不久发生的“马加爵事件”,屡屡发生的青少年犯罪案,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指导,而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助手,自然成了德育的主要实施者。因此,  相似文献   
42.
马兰霞 《家庭教育》2004,(6A):30-3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分析了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提出了亟待完成的新任务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齐抓共管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43.
青少年犯罪是很多人都十分关注的社会问题。从残忍地杀戮同学的马加爵,到用弹钢琴的手杀害无辜的药家鑫,从大学生盗窃到青少年团伙抢劫,人们在震惊、  相似文献   
44.
震惊全国的云南大学校园凶杀案,随着犯罪嫌疑人马加爵在海南三亚被缉拿归案,案情暂告一个段落。堂堂高等学府,人类精英荟萃的殿堂,竞出此等惊天大案,令人难以置信。联系近年来屡见于报端的校园血案和青少年犯罪上升趋势,许多人心中深感忧虑:我们的教育怎么啦?为何老是出事?  相似文献   
45.
马加爵事件对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校园凶杀案已经尘埃落定。但这个案件的发生无疑在我们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留下无尽的思考。文章试图通过对马加爵事件的心理分析,找出高校学生思想工作建设上的一些缺陷,并提出改进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参考性建议,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46.
吴丽媛 《中学生物学》2006,22(7):23-24,39
经常在各种媒体上看到一些对生命问题的不同认识,我因此产生了对生命道德教育的思考。2004年雅典残奥会的闭幕式因7名高中生的车祸而被取消;在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接近十万人,我国  相似文献   
47.
马加爵事件震惊全国,引发众人对学生心理问题关注,而马仅因同学对其讽刺难以承受而报复杀人,近日有关媒体多次报道说,有的学生因家庭的指责,或因个人生活出现了问题而自杀,或因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而自杀。震惊痛惜之余人们不能不进行深入的思考,只重智力因素的开发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中国教育以来存在的弊端,这种弊端致使中国学生中存在严重的高智商低智能现象,最终很有可能导致上述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48.
管理对被管理的侵权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基于管理关系,是否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各国立法均没有直接的规定。但是,基于民事关系,则如同国家机关对其所属丁作人员的公务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或精神损害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雇主对雇工的工作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或精神损害,应当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等,则多有规定。  相似文献   
49.
马加爵儿时的理想是做一名“科学家”,他的爸爸马建夫对儿子的希望是“升官加爵”。作为寒家子弟的马加爵想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的2l世纪,这个理想是合理的,更是崇高的。当不具备更多的社会资源时,通过智慧来达到理想,相对于需要“第一桶金”的经商和变幻莫测的仕途来说  相似文献   
50.
2004年春节,发生了令人震惊的“马加爵”事件……5月16日,江西又发生了一大学生提刀砍死、砍伤数人的悲剧。以我们的评判来看,初中获全国奖励的马加爵,以高分进入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无疑属于“优生”,但是“问题优生”。一件又一件触目惊心的事情,一个个意料之外的结局,不能不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对“问题优生”的关注。近年来,“差生”的形成原因、心理特点以及教育转化引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