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中学历史小说的教学中,很多语文老师常常忽略了历史小说独具的个性特色,只是将其当做一般小说来处理,以致教学内容过于宽泛,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比如历史小说《失街亭》的教学,一般教师都会把课后"思考与练习"的"失街亭,谁之过"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借助这个所谓的"核心问题"引发比较热烈的课堂讨论,然后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欣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行动来分析人物性格,最后,顺利完成"把握诸葛亮和马谡人物形象"的教学任务.浅层次来看,这样的教学处理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我们只要略往深处一想,问题就来了:学生能够有条不紊地罗列出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就能说明他读懂历史小说、学会欣赏历史小说了吗?"失街亭,谁之过"这一问题引出的是对小说中事件的客观理性的评判,这种"事不关己"、置身事外的超冷静的评判,与作者极其鲜明的立场和态度相吻合吗?与历史小说"因文生事"的特点相吻合吗?  相似文献   
32.
挥泪斩马谡     
《三国演义》中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妇孺皆知。刘备临终时对诸葛亮千叮咛万嘱咐,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可因七擒孟获马谡展露了军事才华,被孔明认为可委以大任。街亭失守,使蜀国从此一蹶不振。诸葛孔明一生知人善任,唯独在马谡身上出了大错,才使得他后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相似文献   
33.
文章指出蜀国在街亭之战的失败是作为领导者的孔明用人不当和作为执行者的马谡的错误指挥所致.文章从领导行为和心理的角度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强调领导者用人的重要性和合理用人的原则,认为领导者要培养人才团队,知人善用,实现组织目标必须有正确的决策和有效的执行.  相似文献   
34.
品味于连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审美”意为“领会事物或艺术晶的美”。领会,既是智慧的参与,更需情感地体现和主动的探究。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胜境,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深切的体验语言文字的内涵,悟出言中之意,文中之情。这是语文教学的题中之意。语文审美化教学就是以美的  相似文献   
35.
陈亚军 《科教文汇》2009,(22):224-224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文学巨著,其中的战略战术和用人之道内容反映了人生的得失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诸葛亮凭借自己的所学和聪明才智成功地进行了草船借箭。纸上谈兵的马谡失守街亭,周瑜之死的教训和诸葛亮积劳成疾等都可以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管理层找到相同的地方,在经济危机还在蔓延的状况下,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36.
<失街亭>一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性格,比如对马谡的"三笑"和孔明的"三哭"的描写."三笑"的原因很明显,不管笑谁,都是马谡自视甚高的表现;"三哭"则不同,分别反映了孔明不同的心理.……  相似文献   
37.
师:刚才大家着重从人物的语言、人物的表情等方面分析了马谡失街亭的原因,得出了马谡狂妄自负失街亭、纸上谈兵失街亭的结论。这些结论当然都是有理有据的。不过,文中还有一个小细节,我想请大家注意一下文章开头一段“诸葛亮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马谡曰:某愿往”这一句话。如果让你朗读“谁敢引兵去守街亭”一句,应如何读?应突出哪个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