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29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8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甲午之前清政府驻外公使的选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前,清政府奉行的外交体制是一套所谓的“朝贡体制”。近代互派使节的制度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这一制度包括使节的级别,任期,奖惩规则等几个方面。对清政府而言一个理想的使才应具有以下素质:一是“体用番备”,二是“为守兼优”,三是“有胆有识”;四是“通权达变”。  相似文献   
42.
43.
44.
陈广猛 《兰台世界》2016,(15):128-131
抗战时期的中英关系,以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界,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而伴随着中英关系的起伏,英国驻重庆使领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1937年11月,国民政府作出西迁重庆的决议,随即英国驻华大使馆人员离开南京转赴武汉,最终又迁往重庆。虽然在1938-1943年日军对重庆进行大轰炸过程中,英国驻重庆使领馆损失惨重,并经历搬迁。但无论是以英国驻华大使卡尔、薛穆等为代表的中英官方交往,还是以李约瑟、英国议会访华团等为代表的中英民间交往,围绕着英国驻重庆使领馆这个舞台,都为维系战时中英关系作出了贡献。而英国大使馆抗战时期迁移重庆的这段经历,也成为重庆与英国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45.
《出国与就业》2008,(9):45-45
据英国驻华使领馆官方网站新闻中心发出的信息表示,从2008年6月29日这天起,希望去英国的所有高技术工作者、企业家和投资者可以在澳大利亚式的新"记点积分制"体系下申请英国签证。在新体系下,申请者需要积累点数以使签证服务处相信他们可以为英国做出积极贡献。只要符合一些客观  相似文献   
46.
47.
8月15日,从北京天安门广场到祖国的各个地方,再到中国所有驻外使领馆,庄严的五星红旗再降半旗。13亿国人和舟曲灾区的百姓同悲共悼,一起哀悼在这次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遇难的同胞。  相似文献   
48.
John  Ellis  潘铭  陈晓帆 《出版参考》2010,(6):49-50
乡村生活是舒适简单的,但不该甜腻腻。除了印满碎花的纺织品和瓷器、窗帘上的蕾丝花边、绣花靠垫、蚀刻花纹的银相框,还可以用白色表现乡居。加拿大人吉姆·怀特曾在肯尼亚做过驻外记者,  相似文献   
49.
邮政储金,亦称邮政储蓄,是邮政兼办的一项金融业务。 邮政办储蓄,1861年英国首创。我国创办邮政储金。动议较早。光绪三十四年,当时担任邮传部尚书的徐世昌,要求各驻外公使对邮政储金的制度作调查。调查结果据说奥国最佳,遂选派学生冯农、陈廷骥等20人赴奥学习。  相似文献   
50.
欢迎投稿     
《神州学人》2010,(1):39-39
《神州学人》是海外学子表达情思的园地,留学人员原创作品作为本刊最具特色的内容,深受广大留学人员和国内外读者的喜爱。欢迎广大留学人员积极投稿,同时也欢迎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留学生社团组织地区专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