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174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409篇
教育   121455篇
科学研究   6414篇
各国文化   61篇
体育   1811篇
综合类   1882篇
文化理论   235篇
信息传播   5935篇
  2024年   504篇
  2023年   1908篇
  2022年   2054篇
  2021年   1797篇
  2020年   1903篇
  2019年   1675篇
  2018年   763篇
  2017年   1367篇
  2016年   1859篇
  2015年   3389篇
  2014年   10323篇
  2013年   7761篇
  2012年   9506篇
  2011年   11518篇
  2010年   9891篇
  2009年   10007篇
  2008年   11575篇
  2007年   8378篇
  2006年   7437篇
  2005年   7590篇
  2004年   8323篇
  2003年   6772篇
  2002年   3826篇
  2001年   2938篇
  2000年   3272篇
  1999年   408篇
  1998年   251篇
  1997年   188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例谈2011年物理高考题中的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2011年物理高考题的例析阐述高考题目对实验探究能力的检查。  相似文献   
982.
刘文华 《成才之路》2011,(27):14-14
数学课的学习相对来说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习课程,它需要学生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  相似文献   
983.
翻阅2010年高考试卷中的平面几何题,发现其中多数题初中生也能解.  相似文献   
984.
初中生升入高中,往往会产生“高原反应”普遍反应物理难学,原因在于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出现“台阶”、甚至“断层”.如何搞好高、初中物理教学衔接,化“台阶”为坦途、从“断层”到融合,就成为高中教师、初中教师必须探讨的问题.笔者在研究以高中知识为背景的中考试题中受到启发,谈谈如何进行高、初中物理教学衔接.  相似文献   
985.
“试探法”又称“尝试法”.试:试验,尝试;探:试图发现;试探:试着探索(某种问题).试探法在物理教学中多处用到.如在被测电流的大小无法估计时,运用试触的方法选择电流表的量程;又如“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实验中,两个探针的使用.本文用试探法解一道高考物理选择题,并对试题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986.
徐苹 《生活教育》2011,(9):12-15
★典型案例一年一度的高考牵动着成千上万人的心。在这个时期,小李的爸爸妈妈像无数家长一样,充满殷切的期望,早起晚睡,忙前忙后,不仅是"后勤部队",而且全程陪同。模拟考试前几天,小李在家复习  相似文献   
987.
杨海芹 《考试周刊》2011,(90):10-10
面对2012年高考,如何做好政治备考,提高复习效率,我结合自己的多年高三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88.
赵艳 《考试周刊》2011,(12):11-12
一 在高考英语复习中,许多同学会因为方法不得当或认识不够而陷入一些误区,致使复习效率不高,不能取得好成绩。我对常见的几种误区进行分析,希望能引起广大师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989.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实验能力考查所占比例达到了最大值,成为高考的重点、难点。探究性实验题可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对信息的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迁移能力,等等。这一类题目往往开放程度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得分率较低。根据对江苏2009年高考生物试题第32题的分析、研究,我结合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990.
信息技术期待进入高考,高考也期待信息技术的介入,构建一个合理可行、多方面认可的高考结构。但事实告诉我们,这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课程本身还待成熟,课程专家队伍还待壮大,命题方法还待提高,人们固有的高考观念还需慢慢适应……这些都是原因,所以我们还要期待。不过在期待的同时,我们也要为信息技术课程大厦的建设尽一份自己的力量,特别是一线的信息技术老师,这是我们毕生追求的事业。作者就信息技术高考具备的条件和构建合理可行的信息技术高考结构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