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9篇
  免费   4篇
教育   1255篇
科学研究   24篇
各国文化   40篇
体育   34篇
综合类   60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9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南朝檄文、移文数量不多,二者性质相似又有区别。就功能而言,檄文主要用于军事方面,移文还可用于朝臣围绕国事而展开的讨论,重在阐明自身旨意,以达晓喻对方之目的,就适用对象看,檄文常针对违逆之人而作,移文则用于政见初异而终同之人。南朝檄移文以俪体行文,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2.
南朝序体文数量颇多,篇幅长短不一,题材内容丰富多彩,创作意图各异.从内容上来看,诸作或为帝王歌功颂德,或诠释文学批评观,或褒扬某些作家的为人为文,或自述志趣好尚等.从形式上来看,这些序体文以骈、散两体并行于文苑,骈体序文讲究形式技巧,藻采纷呈,用典繁密,音律协畅,对偶精工;散体序文句式灵活多样,言志抒情明确深刻.  相似文献   
43.
南朝典签初为一介小吏,职不高,权亦不重。后因皇权需要,典签被赋予了监督与制衡州镇门阀势力的权利,其权始重,登上政治舞台,一度左右政局。但其后也因自身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衡,以致权力畸形发展,终难容于皇权,其权旁落,回归原点。  相似文献   
44.
"朝露"意象在魏晋文学中的意蕴在于生命短暂,这一基本情感下又有两种情感内涵,一是在短暂的生命中追求外在功业的不朽,二是保全性命,珍爱有限生命中的亲情友情,享受生活。造成魏晋作家借"朝露"关注个体生命的原因在于社会动乱导致的安全需求的难以满足,政治和文化原因导致的怀才不遇,同时还有佛教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如果说西方哲学基本是在为柏拉图做注释的话,中国哲学则主要是以先秦的儒家和道家理论为基调发展下去的。儒者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儒家理论必然要为统治者服务,从唐朝的韩愈一直到清代的颜元都在为封建统治秩序做解释。魏晋时期天下大乱,并没有实质上的最高统治者,这个特殊时期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其哲学的主体和特色并指出了魏晋玄学对后世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吴庆 《寻根》2014,(4):128-129
<正>郡望之概念,尚无统一说法,《辞源》《辞海》《中国历史大词典》解释各异。胡阿祥先生认为,郡望是家族地域观念的表现,即显贵的家族世代聚居某地,为当地所仰望,形式上一般以郡名表示,有时也写作姓望、族望、地望等;这种显贵的家族被称为郡姓,郡望具有顽固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47.
南朝宗禁是在封建郡县双轨一体、官僚选贤与能而皇帝世袭独制的政治架构下演变发展的,表现出前期严急而后期宽简的时代特点,折射出南朝政治结构的特点和政治统治的特色。此一时期宗禁重点在车服、器用、吉凶礼仪等方面,而终南朝之世,无一例外对私蓄甲仗厉行禁制。制定宗禁目的是形成君臣级差、防止僭越,抑制宗室诸王觊觎皇权的政治野心,减少皇位交接过程中的政治动乱风险。南朝宗禁演化动因是出于保障家天下政治的稳定和延续,而在客观上限制了宗室基于血亲而自然获得的政治特权和经济特权,从而具有了积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8.
谢远基 《寻根》2010,(2):98-103
谢氏家族祖居阳夏(今河南太康),谢氏受姓的来源与周宣王时期的申伯有关。申伯当年的封国在今河南南阳、唐河一带,后裔从古谢邑迁徙到了阳夏。谢氏家族真正有史可考的第一人是曹魏齐王芳时长安典农中郎将谢缵。缵子衡、衡子鲲、鲲弟褒等相继在魏晋时期进入仕途,不同程度地为家族赢得了声誉。  相似文献   
49.
50.
万新华 《收藏》2017,(1):18-23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上巳,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2位文士贤达集聚兰亭,作修禊之会,分坐曲水之旁,以觞盛酒,置于水上,一边喝酒,一边吟诗,发表时评,即兴写下诗篇37首,后编辑《兰亭集》,推举王羲之写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