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2篇
  免费   6篇
教育   2463篇
科学研究   74篇
各国文化   113篇
体育   174篇
综合类   116篇
文化理论   38篇
信息传播   3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343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相似文献   
992.
东晋文人的历史特征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晋灭亡后,在江南建国的东晋王朝上下产生了一股强烈的历史反省思潮。在此环境中,东晋政治文化生活中的核心人物虽然皆出身于门阀士族,但却形成了有别于前代名士政治的两大特征,即对事功的重新重视和个人才能的文武合一。随着名士文化的发展,在士族文人文化的发展,在士族文人中又逐渐产生出另一重文化人生,同时对名士政治的价值理性不断地进行消蚀。  相似文献   
993.
《魏晋文章新探》为顾农研治魏晋文学的论文集,此书在钩沉索隐史料、细致分析作品的基础上,考察魏晋文人在当时政治背景中各自的心理、性格及行迹,观照各种文学现象的发生、发展及演变。其治学谨严,注重证据,研究角度新颖,体现“务去陈言,颇示己意”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994.
墨海书馆在上海开埠以后到1860年是最值得重视的西书翻译印刷及出版机构。墨海书馆中有一个中国文人群体,在译介西书和引进西学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锁定这样一个群体,从三方面入手,以译介西书为线索,来分析中国文人这样一个群体对其自身,对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对西学的引进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求知是人的本性,认识自我及其与自我有关的历史亦是一种本能。通常情况下,多多阅读与民族和历史有关的书籍较还是能满足我们内心的需要。然而,看字正腔圆的历史研究著作,非专业人士是不太能容忍那种四平八稳的文风的,对一般读者而言,那样的感觉仿佛在听垂暮的老人絮叨曾经的往事,冗长枯燥得令人昏昏欲睡。最近,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鲍鹏山著《思想的历史》系列学术散文丛书,则同样是在叙说中国历史,从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但作者从这一历史时期的圣贤英雄、性灵文士的文与人入手,描述了中国古代文人思想、人格、命运及其与庞大的封建政治体制、文化机制之间错综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996.
魏晋玄学的“有无”之辩将其与两汉自然哲学着重讨论的宇宙生成问题区别开来。以王弼为代表的贵无论者提出了“以无为本”,“有生于无”,以裴Wei为代表的崇有论者则以“崇有”反对“贵无”,郭象则主张独特的独化论,提出“独化于玄冥之境”。本文力图通过对以上三种本体论的讨论,揭示其在魏晋玄学中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997.
倪春雷 《现代语文》2005,(11):25-26
杭州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山水秀美之地,苏轼曾赞日:"余杭自是山水窟"(<将之湖洲,戏赠莘老>).杭州西湖更是集秀丽风光与深厚文化底蕴于一身.  相似文献   
998.
漫话贺岁图     
国人历来最看重春节,尤其是除夕。辞旧迎新之际,阖家围坐,通宵达旦,是为守岁。现今又有春节联欢晚会更是年年上演,岁岁相袭,却难有创新。而时下所谓的影视贺岁片,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也实在无法让人首肯。文人雅士亦有龙年书龙,虎年画虎,遇午一马当先,逢未三羊开泰,闻鸡而起舞,鞭牛而开拓之风气。虽思以岁迁,  相似文献   
999.
中国古代文人,普遍具有取仕与归隐的思想。对于醉心功名而不就的陈洪绶来说,这种矛盾冲突更构成了他一生充满悲剧色彩的根源。陈氏时刻有着与命运抗争的意识。1640年他43岁,仍然希望有新的仕途机会。于是,在这一年秋天,他便沿运河北上进京,走上了进仕的第二条路——入赀为国子监生。  相似文献   
1000.
从心理的角度对盛唐边塞诗人所折射的文人心态进行分析 ,认为边塞诗反映了盛唐时期文人们的建功立业、忠君爱国、开放旷达、自信乐观、激昂豪迈和慷慨悲壮的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