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87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35篇
体育   40篇
综合类   53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7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01.
人格的演变是一个分裂到合一的过程,魏晋时代的士人在对释、儒、道观念的接受过程中,他们的人格演变从思想、行为、情绪上也体现出由裂变走向合一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2.
中国逻辑的独立发展和奠基时期(上)周文英中国逻辑的独立发展,开始于春秋战国,秦汉之际达于高峰,尔后绵延至魏晋。春秋战国阶段一、先驱人物:老子、孔子、墨子老子姓李名耳,出生于楚国苦县(今河南东部的鹿邑)。河南是古代中国腹心之地。夏、商都是以河南为中心。...  相似文献   
103.
嵇康是中国文化长河中充满魅力的文人之一,他的诗歌"旷达高亮.峻切清远",他的人格魅力也是为后人不断感慨赞颂的.他的诗歌与人格就是一段出发与回归的史诗--出之山阿采薇,放浪形骸;归之灵岳寄心,绝世独立.嵇康的诗歌是带领读者行走在一片大好的自然风光中然后就回归到了作者自身.嵇康人格的出发是从一个肮脏的世俗出选到纯净的自然,然后在品赏自然中回归到自己人生理想,追求玄学的神秘境界.嵇康人格是出位脱俗出发与寻求自我回归.  相似文献   
104.
"大抵南朝多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魏晋文学的人格生成,在汉儒人格范型中断的前提下,历经"邺下—竹林—金古—兰亭—南山"之地理移位,以及与之相表里的"孕育—徘徊—焦虑-消释-重铸”之心理流变。”永和年间的兰亭之会,既是一种艺术活动,更是玄学人格在大自然中的展示。它距元康年间的金谷之会已有六旬,  相似文献   
105.
以小见大     
纳须弥于芥子,藏日月于壶中。将大内容纳于小形式,非常人可为。一幅书法作品究竟多大才能体现创作者的精神?在古代晚期至近代的几百年间,尤其明清以来,随着市民阶层扩大,高屋大堂为书法作品提供了宽大的悬挂空间,巨幅多字作品应运而生。这在此前是不得见的。如在魏晋间,给我们印象深刻者,都是具有洒脱倜傥、逍遥适意的小品。  相似文献   
106.
汉代巴蜀画像砖是中国古代造型艺术的瑰宝,其研究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本文通过对巴蜀画像砖的类型、分区、流行年代、特征以及文化来源和发展特点的讨论,力图寻找汉代巴蜀地区出现画像砖的必然性。对汉代巴蜀画像砖的分析,既是对其文化价值的考察,也是对汉代文化发展的一次窥探。  相似文献   
107.
[试卷报告]本套试题立足原创,并综合了各地重点中学最新模拟考试孛的一些经典试题。命题有如下特点:一、考点组合与考点呈现有新意。譬如字音、字形合二为一,综合性突出,有别于一般的对字音和字形的静态考查;词语与熟语的综合考查,增加了考查的容量;翻译题单独设置文段,且设置了人物形象分析题,丰富了文言翻译的形式。二、选材上传统性与时代性兼顾。作为人文性突出的社会类学科,语文的触角必然延及传统文化,更需导向现实生活,所以优秀  相似文献   
108.
李云飞 《现代语文》2008,(11):53-53
一直以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冠之为名篇而流传千古的原因有二:一是这篇诗序的书法价值,古人以“天机流布,挺然秀出”而名之曰天下第一行书;二是从内容来看,作者借诗序而申其志,批判了当时魏晋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得全篇在立意上非同凡响。对于前者,笔者认为毋庸置疑,自不当论,而对于后者,笔者认为,若不将其同诗作结合起来理解,恐怕结论有失公允,流于偏颇。  相似文献   
109.
曹长发 《现代语文》2008,(7):103-103
相去重逢复几许——清胍之下,明月之中,你坐在秋虫唧唧的声音里,不由地会遥望灿烂的星空。看!在那里,就在那里,是迢迢的牵牛,皎皎的河汉。听!透过那札札的机杼声,我们似乎能听到河汉女的忙乱心声;默想一下,她的纤纤素手,是那样的娇嫩,而她的鬓发竟是那样得凌乱不堪……几日下来,河汉女因思念人间的丈夫与孩子,连连忙碌,瘦了,是瘦了。  相似文献   
110.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重视自然、注重人格、探求生命的新美学思潮。这种美学思潮以“重情”为主要特征 ,无论在审美形式上 ,还是审美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 ,并且构建了魏晋名士的审美观 ,赋予了这个时代浓厚的悲剧色彩 ,影响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和魏晋名士的人格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