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篇
教育   107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聊斋志异》中公案小说的艺术成就是多层面的,本文从艺术性、思想性、侦破手段等几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2.
中国"公案小说"与西方"侦探小说"虽都以侦破探察案件为内容,但两者无论从断案执法主体、破案方式、情节构造和叙述视角来看,都有着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83.
禅宗公案孤立地看,具有突发性、随机性,于剿绝情识中呈显着灵性的感悟;宏观地看,具有指义性、确定性,于肌理稳密中彰显着般若智光,组成了一个庞大严整的象征体系。这些公案与吟咏它们的颂古结合起来,形成了禅宗公案颂古象征体系。通过对雪窦《颂古百则》和圆悟《碧岩录》的考察,我们发现,禅宗公案颂古表征着本心论、迷失论、开悟论、境界论。本心论揭示自性澄明超越的浑融特征,迷失论反思悖离浑融导致自性沉迷的缘由,开悟论提示消解二元对待回归于浑融澄明的方法,境界论标举悟者生命清明澄澈的高华情境。揭示禅宗公案颂古体系,阐释其禅悟内涵、运思特质、取象方式、美感质性,对拓开中国禅学、诗学研究新天地,建构21世纪禅悟诗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4.
放谈《红楼梦》诸公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蒙 《图书馆杂志》2006,25(3):81-86
当代作家.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从事青年团的区委会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了10多年.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工作。曾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85.
孔子删诗是文学史上的公案,历代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这场思想交锋中诸家各执己见、相持不下.元好问无意参与论争,但并未缄口,而是从艺术本体、艺术传播、艺术感知出发,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6.
公案题材的作品在中国历代作品中都有所涉及,但直到宋代公案才作为小说的一个门类被正式命名.就从宋代开始,详述宋元、明、清三代最具代表性的公案小说文体和作品:宋元公案话本及文言公案小说;明代公案小说集及拟话本公案小说;清代侠义公案小说及<聊斋志异>.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展现了公案小说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时代特征,将公案小说...  相似文献   
87.
“三言二拍”中有很多篇目涉及梦的描写,尤其是关于公案题材的作品中某些人物的梦里会有字谜和暗语,他们在破案的过程中提供线索,暗示杀人凶手的名字,推动破案情节的发展等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作品中梦境的阐释,来解读有关破案的过程。  相似文献   
88.
为了提高法学本科生学习《中国法制史》理论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借助部门法所提倡的案例教学法,适度引入古典文学中脍炙人口的公案故事的介绍,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9.
《狄公案》有两种版本: 一是由我国作者写于清末的属公案传奇性质的小说; 二是后来由荷兰著名汉学家高罗佩依前者为蓝本所作的偏重于侦探性质的小说。比较二者的异同, 可以看出,后者在实现对传统的 “创造性转化”方面, 给我们带来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90.
丁香花公案不仅关涉龚自珍、顾太清两位文学家是否存在恋爱关系的澄清,而且关涉到他们生平与创作中的若干问题。所以,学术界对此一直聚讼纷纭。究其实,丁香花诗只是定庵对内眷何吉云与顾太清诗简往还一事的美好回忆;太清出邸与定庵离京并无因果关系;定庵《此游》、《杂诗》、《琴歌》诸诗亦非言与太清恋爱。本文通过内证与外证考辨,指出定庵与太清恋爱一说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