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0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课文中的鸟     
鸿雁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茫茫大漠,残阳如血。词人站在层岩叠嶂的山峦之巅,举目远跳。穹际飘过几道黑影,原来是南飞的鸿雁。大雁南飞,飞到旧时的故乡。而词人呢?却“燕然未勒归无计”。望着南飞的大雁,又怎能不拨动作者心中的愁弦?一方面怀着忠心报国的豪情来戍守边疆,可另一方面对遥远的故乡的思念之情,又久久地萦绕在心间。  相似文献   
22.
鸿雁群居水边,飞时一般排行,是一种冬候鸟,也叫大雁。它每年秋季南迁,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传书指通信。也有以鸿雁来代书信。鸿雁意象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古诗词中的鸿雁意象意蕴丰富。诗词作者常常借它抒情言志,折射出美好的人性光辉。在此仅就苏轼词中的鸿雁意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3.
獭祭鱼 獭祭鱼,原本是个自然界的自然现象,属七十二候中的一个候应。历法上称:每五天为一个“候应”。《礼记·月令》上说:“(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大意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  相似文献   
24.
通过录像观摩完王鸿雁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吉林省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禁不住要为王老师叫好。这是一节充分体现新课标精神的课,是一节精彩迭出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25.
黄莉 《语文知识》2002,(2):39-40
“青鸟”“鲤鱼”“鸿雁”“黄耳”“信鸽”在古代诗文中喻指信使,即送信者。在古代,由于交通不发达,庶民之间通信是极其困难的。官方通信可以遣使传送,而民间通信只能托人捎带,所以动物“信使”应运而生。在古代诗文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出现得很频繁。  相似文献   
26.
27.
古典诗词中,鸿雁是一个特殊的文学意象,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审美内涵。从遥远的诗经时代就开始了“雍雍鸣雁,旭日始旦”的歌唱,随着雁去雁归来,咏雁的诗歌也层出不穷。高适的“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李商隐的“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洪升的“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新雁”……诗人们以各种形式咏雁.寄托无限情思,抒写人生感悟。征鸿嘹唳,回荡在迁客骚人易感的心灵;雁字一行,书写在唐诗宋词灿烂的云霄。  相似文献   
28.
【名人小传】 高剑父(0879-1951),近代画家。早年名麟,后改名仑,字爵廷,后改剑父,广东番禺冷广州)人。其绘画技法融合日本和西洋画法,重视写生,善用色彩或水墨渲染,作品别具一格。形成“岭南派”,与陈树人,高奇峰合为“岭南三杰”。在绘画艺术上主张兼收并蓄,取长补短。在创作中墨色苍劲,充满激情。擅长人物、山水、花鸟、走兽。著有《印度艺术》、《中国现代的绘画》等。  相似文献   
29.
鸿雁出身于书香世家,幼承庭训,在其父毛秉乾先生的指导下,她比摹临习过北碑、汉隶金诸名帖,而以北魏墓志、《郑公》、《张黑女》、《石门颂》、《石门铭》、《散石盘》、《西峡颂》、《韩仁铭》等尤为名,又取法赵之谦以求其洒脱,她光习魏碑、《龙门二十品》等就用了9年的工夫,从而打下了用笔沉稳厚实的根基。在此基础上,她又转向习帖,对《圣教序》、《兰亭序》、《书谱》以及张旭、黄庭坚均有涉猎,这样又在她的雄强稳健风格中增添了几分空灵、几分飘逸。毛鸿雁将自己的情感和境界寄托在所写字的线条变化和总体构图之上,创作中她追求一种“宁静致远”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30.
刘德英 《科学中国人》2006,(8):I0002-I0008
上篇 一、我登上了奔赴天府之国的列车 作为专访记者,像这样刚接到罘访任务,就要立刻乘车出发的浮萍一样漂泊不定的日子,我早习以为常了,只是这样一种来击匆匆的旅行多少给我留下了点遗憾。那就是工作与旅游不能兼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