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3篇
教育   163篇
科学研究   38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1.
近代黄冈陶氏刻书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黄冈陶氏刻书闻名遐迩.本文备列陶氏刻书目录,并分析了陶氏刻书的特点和原因.  相似文献   
12.
唐娜 《华夏文化》2009,(2):56-57
“知止”是中国儒家一个很重要的观念。《礼记·大学》一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段话可以说是儒家对“知止”观念的经典解释。  相似文献   
13.
止鼻涕     
小禾  云翼 《出版参考》2007,(11):31-31
最近早晚温差大,我有点着凉,总流鼻涕。老公心疼地对我说:“咱用不用去看看大夫呀?”我笑道:“小毛病,多喝点水就行了。”  相似文献   
14.
《希麟音义》承袭并发展《玄应音义》《慧琳音义》的编纂体例和训释内容,收释二书已收释的佛经60部和已收释的词条1063条;并增补训释《玄应音义》《慧琳音义》未收录的佛经34部、未收录的词条725条。对于《玄应音义》《慧琳音义》已收释的词条,则更换或增加这些词条中部分字形、释文等,使其音义内容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5.
"家备生姜,小病不慌."这一民间流传的话得到了现代医学证明.生姜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姜辣素、树脂和淀粉.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等三大功效.因此,除做日常调料外,生姜在夏季可治疗不少病症.  相似文献   
16.
【原文】才高非智,智者弗显也,位尊实危,智者不就也大智知止,小智唯谋,智有穷而道无尽哉。【译文】才能出众不是智慧,有智慧的人并不显露自己。地位尊崇其实充满危险,有智慧的人不恋权位。大智慧的人知道适可而止,小聪明的人只是不停地谋划,智计有穷尽的时候而大道却无尽头。  相似文献   
17.
那年春天,每逢星期六,我都要给卡洛琳小姐送去一朵红玫瑰,无论细雨霏霏,还是晚霞满天,而且总是在每晚八点钟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墨子"止楚攻宋"的博弈过程,大多只是谈辩中的模拟,形成某种程度的妥协,做出双赢的决策。这个博弈过程表明,墨子已经具有了系统的辩学理论体系并熟练地运用于实践,即通过谈辩中的语言沟通,获得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和共识,推动社会的有序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19.
正名的目标,指向"兴礼乐"的人伦价值系统重建。但它并非一般所认为的"复周礼"或以周礼矫正现实,而是一种以德性的回复为进路的价值重建。孔子正名论所要求的"言",是有德者必有言,言而世为天下则意义上的言,体现了一种对至善价值的终极性指向。孔子正名,首先落脚于对社会德性及其表征的德目系统的正本清源,对涉及到为流俗所熟知,朱紫难辨,易于混淆其本质差异的德性及名目的区分界定,尤其严格。正名在孔子的思想系统中,具有一种方法学意义上的普遍性。"礼以义起",德性内涵的厘清和价值尺度的重建对于礼乐系统的奠基作用,赋予了"正名"之"兴礼乐"的人伦价值系统建构以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照年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1):134-133
介绍三馆迁入崇文院后,随着崇文院从一个依托馆阁藏书为主的文化服务部门发展成为职能更为丰富的文化管理机构,北宋以馆阁为核心的国家藏书制度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并出现宋人称道的“景徳之制”,也迎来北宋国家藏书“一盛于庆历”的实况。同时随着崇文院时期馆阁地位的日渐显赫,它已成为国家高层次文化活动的中心场所和天下士人向往的琼楼玉宇。尤其在北宋国家藏书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其自身发展中的一些特点也益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