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篇
  免费   2篇
教育   478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7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生命作为一个过程,有始必有终,这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规律.由生活推及文学,我们可以看到在世界文学中所关注的一个命题就是生存与死亡.在19世纪那个缔造悲剧的时代,人的生存是无奈的,正是这种无奈使无数的人陷入到无法逃离的困境中.包法利夫人与安娜·卡列尼娜虽在不同的国度,有着不同的地位和身份,但都在生存困境的无奈与努力冲破世俗的限制、追求真诚自由的爱情的过程中,逃脱不了死亡的悲剧命运.她们各自以其自身不同的死亡方式构成了生命多元的终结形式,也以自身的毁灭向男权社会挑战,发出作为觉醒后的女性的呐喊.  相似文献   
132.
克拉丽莎·达洛维是随着所处环境的不同变幻特征的一个人,她却是她自己,有她自己对生命、信仰和爱的看法,解读这一人物形象,可揭示伍尔夫超脱于现实生活之上的小说结构及其内在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3.
《中学教育》2007,(4):64-64
当我顺道拜访梅休因医生的住处时,从门廊里看到医生一家晚饭后围聚在他的藏书室里,很难想象有什么样的图画比映入我眼帘的这一幕更美丽了。医生本人,舒适地蜷偎在一张很大的安乐椅里,正一边吸着他的石楠根烟斗,一边欣赏着普罗佩提乌斯的诗赋;他的妻子,坐在他旁边的摇椅里,为盖斯凯尔夫人的《克兰福德》的风趣幽默而会心微笑;  相似文献   
134.
铁娘子     
《海外英语》2012,(2):10-10
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的传记体影片。在许多人看来。应该由英国人演绎。但导演却选择了梅丽尔这位土生土长的美国巨星来演绎,这是何故呢?梅丽尔的表现又如何?看完你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135.
一谈起英国,人们就会想到白金汉宫,想到大本钟。作为工业革命的发端,英国国内保存了大量的古老工厂厂房和机器设备,这些已经成为英国的标识,成为英国独特的风景线。然而当我们走入英国的乡间,却会看到与冷峻的工业厂房完全不同的建筑,比如田园气息浓厚的茅草屋顶村舍,这些草苫覆盖的房屋至今仍然点缀在英国的乡间,似乎几百年的工业时代并没有打扰它们的清静。那些独具特色的草苫屋顶为何能够穿越岁月,一直保留下来呢?  相似文献   
136.
本文是从人物意识视角剖析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阐述了它的创作背景及它与以往小说的异同之处,并深入分析书中人物的二重意识等。  相似文献   
137.
英国作家D·H·劳伦斯在其经典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成功地塑造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守林人麦勒斯的形象。麦勒斯受过良好教育,聪明能干、自尊自信、温柔多情,却厌恶物欲横流的现代文明。在其直接言语中,时常可见方言和正统英语两种语言形式的转换;他对这两种形式的选择不是随意为之,而是精心设计的:其方言体现着力量与柔情,而其标准英语则透射着尊严。  相似文献   
138.
在现代性的挤压下,现代人被严重异化。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把人挤到了边缘地带,使之失去自己的家园。现代人有发达的理性思维,有对金钱、对物质的狂热追求,却忘却内在的生命,压抑自然的欲求,从而失去人应有的本性。与现代性的肆略相抗衡,作者通过康妮与守林人梅勒斯的爱情故事演绎的拯救之途是现实主义的反动,即他大声疾呼、强烈倡导的是一种现实主义的生活态度,渴望人能够直面人生,回到人生的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139.
140.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浪漫时期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作者尽管生活在英国文学史上的浪漫时期,但她的作品却充满了新古典时期的理性文学理念。班纳特夫人在这部作品中被描写成把"嫁女儿"视为其一生"最大的事业"。班纳特夫人的这一"崇高"理想,揭示了英国当时的中产阶级女性在社会、经济、教育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的社会现实,进而反映了她们所处的社会地位。而伊丽莎白这一形象则让我们看到了转型期的英国社会中,妇女对人格独立和平等权利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