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篇
  免费   1篇
教育   687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道源,无事。只今可能枉顾啜茶否?有少事须至面白,孟坚必已好安也。轼上,恕草草。京酒一壶送上,孟坚近晚,必更佳,轼上道源兄,十四日。元丰三年(1080年),一位失意才子初至黄州,想邀友喝茶、品酒,于是写下上面两封信札。这就是苏轼的《啜茶帖》和《京酒帖》,收信人则是第一个来黄州看望苏拭的好友——杜道源。  相似文献   
22.
文学作品的谋篇布局是指按主题的需要,对所选材料进行恰当的组织安排,使之具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这样不仅能使结构流畅自如,更主要的是还能确保主题的鲜明突出。同样,我们在鉴赏文学作品时,一定要把握好全文的结构,这样才能准确地掌握作品的主旨,  相似文献   
23.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苏轼《初到黄州》一时感叹,何尝不是吾辈终生头痛之事?好在口腹之欲,不难满足,粗茶淡饭,似水流年。  相似文献   
24.
“了”字在古诗文中常用义为“明了”“了结”等,也作助词用,这些都为人所熟知,而它的“全然”“完全”之义则容易被人们忽略。东坡词《念奴娇·赤壁怀古》里的“了”字,当作“全然”“完全”来理解,应该把这阙词的下片前三句读成“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说的是赤壁大战前,小乔刚刚嫁给周瑜,周瑜当年全然一副体貌出众、言谈卓绝的样  相似文献   
25.
苏轼是我国古代的文学大家,其散文代表北宋时期最高成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前赤壁赋》,在这篇犹如舷歌洞萧般哀怨,又如清风明月般的美文中,我们既尝到"文学"的美味,又获得"哲学"的启发,是为"文学"与"哲学"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6.
杜牧黄州时期的诗作共30多首,这30多首诗歌包括绝句、律诗等近体诗以及古体诗等各种体式,而且名作叠出;这些诗歌不仅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重大政治、军事和社会事件,寄托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而且颇富艺术成就,诸如;格调高迈,意境深邃;情采蕴藉,流丽多姿;巧于变化,博而能一;炼意炼辞,戛戛生新。  相似文献   
27.
朱少山 《学语文》2009,(1):36-37
苏轼《卜算子》(见卷首)一词作于神宗元封六年(1083年)。此时,正是他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的第三个年头。作为一个生性耿直而又躬亲为国的仁人志士,苏轼满怀着“一肚皮不合时宜”(费衮《梁溪漫志》卷四载),一直与乖错甚至荒谬黑暗的现实斗争着。  相似文献   
28.
赵挚 《湖南教育》2007,(1):27-27
一、在突出课文重点、突破难点处,采取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学生互动,记忆深刻。  相似文献   
29.
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在两千三百年前,我们的先贤就已经意识到并明确地提出了拓展延伸知识对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那我们如何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拓展呢?我所一贯坚持的就是一个"相关性原则"。这里,我将自己在教学中所做的一些尝试,整理成文,恳请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30.
高丽中期苏轼诗文集传入朝鲜半岛,收录于《东坡集》中的《赤壁赋》开始进入韩国古代文人的视野。朝鲜朝前期以朴誾、李荇、南衮为代表的“海东江西诗派”在习拟苏文之余,更是兴起了赏读《赤壁赋》、在七月既望之时复演东坡月夜泛舟的活动。在“崇苏”风气的驱使下,《赤壁赋》引发了文人遍学东坡、吟咏赤壁的文学效应。他们或化赋入诗,以骚体赋、书记题跋为《赤壁赋》的变体形式,或改写《赤壁赋》原句,在意象、语言、表现技巧等方面创作出赤壁体文学。“海东江西诗派”对苏轼赤壁泛舟的再演,将历史和文本中的赤壁空间移位至现实生活,在苏轼以及“海东江西诗派”的影响下,《赤壁赋》渗透进朝鲜半岛的文学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