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2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简圣宇 《培训与研究》2007,24(11):38-39
作为一种民间文化的积淀,民间歌谣往往真实表现了民间情绪。而在这一篇瑶族民间歌谣《妄想谣》里,还蕴含了更深层次的意蕴,即人的欲求的层次性,因此可以借鉴西方的文艺理论,以便更深入地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2.
朱自清的力作《中国歌谣》作为未被认识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了朱自清在中国歌谣理论研究亦即民俗学研究中的杰出成就。它不仅是现代中国歌谣运动中宝贵的理论成果,也是朱自清人生哲学,民俗思想的集中体现。由于某些因素的干扰,使朱自清成了现代中国民俗学者队伍中的一个“背影”,但学术的发展,科学的研究,都迫切需要给现代中国民俗学中的朱自清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3.
敦煌偈赞文学在本质上应属于音乐文学范畴。本文试从音乐方面探寻偈赞的歌辞特点。偈赞歌辞明显的音乐特征是;这些偈赞歌辞载有"平"、"侧"、"断"、"吟"等呗赞声法的标识,具有吟唱性质;和声的加入,是齐言偈体向杂言赞辞变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偈赞文辞形式的差别,应看作曲调音乐形式的变化。偈赞体的流变,即是偈赞的谣歌化和曲子化,梵音的歌调化。表明敦煌偈赞在隋唐五代兴起的俗讲、唱导的发展中不断地俗乐化。这个通俗化又是一个双向影响的过程,即胡化与华化的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24.
汉代梁国的打夯号子即《睢阳曲》,是今天商丘夯歌的源头。由此上溯,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宋国的讴谣和远古的葛天氏之乐;由此下寻,可以追溯到今天的商丘夯歌和豫东大鼓音乐。  相似文献   
125.
《嘉应学院学报》2017,(3):12-18
明清以来,粤东客家人漂洋过海去谋生,是无奈之举。"过番谣"反映了客家人的这种心路历程及其泪痕。程贤章的《挽水西流》典型地反映了客家人为去南洋而抛妻别雏的悲惨境遇与诉苦、诉情和异地生活的情形,体现了客家华侨集体记忆在形成客家移民文化中的重要影响。它真实地反映了客家华侨在异国他乡生活创业的艰难历程,也从文化认同的视角重现客家华侨对故土文化的确认。  相似文献   
126.
月光谣     
月清清,月光光,大地笼罩青纱帐。月莹莹,月朗朗,嫦娥眺望小村庄。野草绿来山花香,萤烛夜里点灯忙。豆角摇来扁豆晃,小青蛙跳进水池塘。月光下的故乡,睡得多么安详,  相似文献   
127.
周迎萍 《时代教育》2012,(1):92+100
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水平事关学生的素质发展,在农林院校的艺术教育实践中,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创作艺术作品、实施舞台呈现,能有效深化大学生的艺术探索途径,提高学校的艺术教育水平,发挥艺术的特有魅力和文化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8.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最初的创作形式是词,最早公开于1938年。为便于传播,这首词被改编成《长征谣》歌词。《清平乐·六盘山》从一开始创作时,就酝酿得比较成熟,自然天成,没有经过多大的修改。认为这首词经过多次重大修改,甚至达八次之多的学者,没能拿出足够的论据具体指出每次都作了哪些重大修改,因而这一说法缺乏充分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29.
《云谣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词集,往往与其他散见于各个写卷的敦煌曲子词一起,被看作"民间词"的代表、"词的初始状态"的代表,但实际上这一看法并不确当。文章从《云谣集》的词体特征、思想艺术两个角度,论证《云谣集》反映的并非词的初始状态,进而明确它的词史地位,即《云谣集》处于词体从萌芽到成熟之间的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130.
那盏路灯下     
李谣 《阅读》2008,(7):45-45
我永远也不能忘记那一段金黄的岁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