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2篇
教育   459篇
科学研究   26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多梅尼科·斯卡拉蒂以卓越的古钢琴技巧和清新典雅的音乐风格闻名于世。本文从创作的角度来分析斯卡拉蒂的技术特色和作品风格,并进一步说明斯卡拉蒂的典雅风格与技术创新的意义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452.
走过黎明     
林希 《档案天地》2008,(1):54-56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我和所有同龄人一起。走过黎明。1月15日黎明之前,炮声渐渐地稀疏了,从马路上传来激烈的机枪声,枪声很近,吓得全家人躲在床下,用被子蒙住脑袋,唯恐被流弹击中。  相似文献   
453.
春日奏鸣曲     
<正>四月的午后,在南方高原明晃晃的阳光下,春风像一个兴奋的孩子在广阔的天际间奔跑,跑过河流,跑过山峰,也跑过城市高楼间逼仄的街道,打着呼哨,把巨大的广告牌刮擦得呼呼响。  相似文献   
454.
亦民 《南昌教育》2005,(8):20-20
郑黎明,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南昌大学附中教务处副主任。他十几年如一日,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脚踏实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455.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国电视编导人员根据苏联著名作家鲍里斯·瓦西里耶夫同名小说拍摄的19集电视连续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中央电视台陆续播出。虽然苏联1972年拍摄的同名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上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但这部电视剧今天同样给我国广大的观众以巨大的震撼。也许,我国不少观众不知道它的作者瓦西里耶夫,然而他的名字并不因此黯然失色,而依然光彩熠熠。说到这里,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我国作家、翻译家高莽先生在他的《作家的幸福》一文里叙述的一件事情。1987年夏天,瓦西里耶夫随苏联…  相似文献   
456.
月就在心中     
今天是中秋节,月亮的确比平时圆得多,亮得多。教室外,稀稀散散的吵闹声如大街上的奏鸣曲,无止无休,澎湃着旁听者一颗颗愤怒的心灵。莫非他们没有听到中秋节来临的脚步声?  相似文献   
457.
贝多芬的这首《黎明》奏鸣曲不是技术性和灵巧的曲子,而是内容深刻而含蓄的,因此要求速度沉着、节奏绝对准确,不应该弹得很快。第一乐章应以钢铁般的节奏统一起来。当然,副部的节奏可以有一些自由,但这种自由不能脱离统一的节奏,不然就会破坏了有力的性质。第二乐章贝多芬很谦虚地称它为引子,并不是说音乐可有可无,虽然它本身没有结束,而是和第三乐章连接在一起,但音乐是非常卓越而有意义。速度很慢,好像可以自由一些;但还是要弹得很准确,不要拖;不仅所有音符的时值都要弹得很准确,休止符也要非常准确。这些都是为了表现这个…  相似文献   
458.
论述了贝多芬“月光”奏鸣曲在曲式结构、和声配置、旋律的进行、声部的安排等方面的精心布局, 同时论述了各乐章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459.
奏鸣曲的结构最含蓄,风格也最多样化。其结构原则基于交响曲或大型室内乐的结构,同那些大型循环的艺术曲式紧密地连结着。贝多芬是“集古典之大成、开浪漫之先河”者,其奏鸣曲具有里程碑式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460.
贝多芬是杰出的钢琴家,圆滑奏、赋格,甚至于即兴演奏,都无人能超越他,贝多芬的曲子在演奏上的困难程度,连当时首屈一指的钢琴家李斯特等人都十分惊讶,在贝多芬当时轰动的程度更是可想而知了,贝多芬是一个情绪变化非常激烈的人,现在他的演奏方式会有可能全盘再现,却不能当作一般的范例,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技巧与趣味已不同于过去,何况表现的方法亦是今昔有别了。本文主要通过对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的演奏技巧分析来诠释贝多芬的作品到底应该如何准确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