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000篇
科学研究   41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34篇
综合类   47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在探寻青年马克思无产阶级观形成的过程中,反溯至黑格尔“贱民”论的研究路径并不恰当,因为青年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与黑格尔的“贱民”之间存在巨大的异质性。“无产阶级”是马克思在“人的解放”论域下具有普遍性的解放主体,而“贱民”是黑格尔市民社会发展运动中的非理性、非主体因素。通过对黑格尔“贱民”论与青年马克思无产阶级观的进一步比较可知,二者在治贫方案、实现自由的道路、理论建构及话语体系上均有着质的不同。因此,黑格尔的“贱民”论并不能成为青年马克思无产阶级观的直接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2.
费尔巴哈认为,以黑格尔思辨哲学为代表的整个近代哲学乃至一切形而上学的全部秘密和根本错误都在于颠倒了思维与存在、自我意识与“现实的人”的真实关系。马克思在哲学上超过费尔巴哈的地方在于:第一,在马克思看来,只要现实世界的“自我矛盾”和“自我分裂”没有得到根除,宗教就不可能消亡,传统意义上的哲学或形而上学就不会“终结”,因此,与费尔巴哈仅仅满足于对宗教和思辨哲学本身的批判相反,马克思提出了对颠倒的现实世界本身加以革命性的颠覆和改造的任务;第二,马克思用“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代替黑格尔的“绝对观念的精神活动”作为现实世界的基础,从而摆脱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者仅仅从直观的或纯粹客观的意义上来理解现实世界的根本缺陷。  相似文献   
53.
作为教育者,在学生(受教育者)面前应该以什么样的身份存在?这个问题和"认识你自己"一样具有本体论的意义,是追问自我存在方式的哲学运思。温彻斯特大学的尼格尔.塔布斯(Nigel Tubbs)教授在他《教师的哲学》(Philosophyof the Teacher)一书中从哲学角度审视了教师经常遭遇矛盾经历的工作以及他们在这种工作中所承担的身份,即,主人(the Master)、仆人(the Servant)或者精神之师(the Spiritual Teacher)。在这本书中,塔布斯提出了一种可以被归为"黑格尔主义"的教师的哲学,并宣称这种哲学意在恢复"思辨性经验"在教育中的地位。对于关心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54.
曾艳兵 《世界文化》2010,(11):12-13
<正>当今学术界,在一浪高过一浪的理论热潮中,黑格尔的名字似乎有些被淡忘了,但其实不然,黑格尔一直无处不在。当代法国著名思想家福柯在1970年就曾断言:"我们整个一个世纪都在挣扎着摆脱黑格尔的影响。"无论接受也好,抵挡  相似文献   
55.
作为德国古典哲学中“历史主义”传统的肇端者,赫尔德奠定了历史主义中的整体性思想,强调了文化在个人、社会和民族上的继承性,传达了感性意义上的异化思想。但是,赫尔德并没有解决历史思想充分普遍化的问题,仅是以经验的理性作出一般的判断。席勒在康德的历史理性批判的影响下,通过引入“世界历史”概念和提出“三阶段说”,在一定意义上克服了这一缺陷,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应有重视。黑格尔以近代市民社会为背景并通过宏大的哲学体系,把这些思想吸收进他的历史哲学之中,但最终却陷入了体系建构的窠臼。马克思对黑格尔予以批判地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56.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组织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逻辑学的种属关系出发,以现行法规和非营利组织理论为视角,探讨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组织性质,以期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生存、发展提供思路.社会发展以及政府机构改革的趋势表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方向是走向真正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  相似文献   
57.
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相关关系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归纳、比较分析等方法,从产业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逻辑学等角度,在客观归纳总结关于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关系的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关系的认识过程的经验,厘清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理论关系,论证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并重、"双轮驱动、协同发展",是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构建和谐体育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8.
试论大型团体操的概念及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型团体操概念的发展演变为出发点,从逻辑学的角度系统地分析了不同时期团体操概念的发展变化,探讨了现代大型团体操外延的扩大以及大型团体操的归属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型团体操较为科学的定义以及区别于其它文体表演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59.
论休闲体育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认识休闲体育的价值,主要采用文献法、逻辑学、综合分析法,对休闲价值以及休闲体育的现代价值进行探讨.认为:休闲体育不仅本身体现了体育的价值,还在经济、文化、社会、休闲学各个领域体现出价值.因此,休闲不只是一种体育现象,同时也是当代文化现象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60.
在体育本质研究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中国体育理论的发展.问题主要是:原创性少--"穿新鞋走老路"和"错上加错"、"断章取义"、"皮厚馅少"、"盲目崇尚权威","人云亦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逻辑学与方法论的错误--"挂羊头卖狗肉"、"跟着感觉走"、方法或方法论的局限、翻译方法上的错误、自相矛盾.文章就这些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了体育本质研究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