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张承志的《黑骏马》以辽阔壮美的大草原为背景,以一首古老的民歌《黑骏马》为主线,描写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宝力格的成长历程,描写了他和索米娅的爱情悲剧,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凄美的爱情。小说以舒缓的节奏,优美的笔法,再现了草原民族的风俗人情。读了这个故事之后,感触颇多。  相似文献   
12.
张承志的作品有着鲜明的象征色彩,不仅给人厚实、深刻的感觉,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而且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一点,在他的小说《北方的河》和《黑骏马》中体现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黑骏马》的意蕴是丰富的,是一首生命的诗,是一个年少的梦,是一曲华彩的旋律,是一种失去的美好回忆,是青春,是理想,是亲情,是爱情。在这曲生命的旋律中,它奏出了文化观念的冲突,生命意识的高扬,草原生存状态的"知在"的表达等多重审美意蕴。四处飘洒着生命的余韵。  相似文献   
14.
黑骏马》是张承志的成名作与代表作,评论者往往将目光集中在男女主人公身上,关注特殊背景下文本对爱情的思索与吟咏,而忽略了其中的父亲形象。诚然,父亲形象在《黑骏马》中时常出现却不够突出,甚至不及与之对照同构的母亲形象,但将文本父亲形象与张承志早年经历结合起来时,苍白的父亲形象与文本的着力追寻父爱所形成的情感张力,透露着文本对父爱缺失的思索。  相似文献   
15.
张承志《黑骏马》以新颖的小说结构描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试图透过以往研究者已探索较多的小说的叙事结构,来发掘其隐藏的心理结构,从中发现现实与理想、残缺与完美之矛盾的普遍性与不可调和性;进而透过以往研究者关注较多的爱情悲剧,探求深层的人生悲剧,即归属感的缺失与悲剧的无限重复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两方面对《黑骏马》进行分析,通过在画中画中叙述的古老故事的重新演绎,来探求文本在表层的故事叙述中对草原文化的思考,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现代文明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在《黑骏马》的表层文化意蕴之下存在着一种深层文化意蕴。这便是作品中以“灵性”和“心绪”两个字眼一再暗示出来的东西:那“灵性”我把它称作原始母性。那“心绪”我把它称作恋母同归的无意识本能。那灵性在自发额吉和索米娅身上存在,也在大地、草原、河流和母马身上存在。那心绪在成年后的向音宝力格身上存在,也在所有孤寂的牧马人身上存在。正是这种深层文化意蕴构成了作品的神圣色彩及其神奇而神秘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徐蕊 《现代语文》2009,(7):123-124
张承志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在《黑骏马》中他用超越性的眼光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生命存在的意义进行了探索,忍受失落的悲伤和精神无归属的苦闷,继续爱和怀念着草原上的索米娅和奶奶,升华了对生命的感悟。  相似文献   
19.
马文化是蒙古草原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之一,草原牧民的命运常常和马联系在一起。在《黑骏马》中,黑马钢嘎·哈拉与它的主人白音宝力格的人生紧密缠绕在一起,从钢嘎·哈拉的身上可以解析出蒙古草原古老文化和现代城市文化相互碰撞后产生的几层不同的意蕴,同时也提醒我们古老乡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归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俗机制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特作用。张承志的《黑骏马》之所以具有恒久的艺术生命力 ,主要是民俗生活的成功描写 ,具体表现在 :(一 )有形物质民俗生活相 ;(二 )无形心意民俗生活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