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01篇
科学研究   1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大整数运算应用广泛,但常常受限于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能力。研究并设计了一个用于大整数运算的C++抽象类作为大整数运算的统一接口,采用链表实现动态分配存储空间,从而可以实现各种类型、无限大的整数科学计算。  相似文献   
92.
虚喻探析     
虚喻是以虚构的概念比喻现实中的事物,是一种临时构建的特殊比喻,是不依赖于身体经验。其语用功能是表达特殊感受,突出异常变化及诊断认知盲点。虚喻体现了虚拟思维,其虚实关系是以实铸虚和以虚喻实。  相似文献   
93.
以China Daily中政治新闻中抽象名词为研究对象,参照英国BNC新闻语料,以语料库定量研究的方法试图发现抽象名词在中国语境下的使用特征。分析发现,中国政治新闻中高频抽象名词在语法特征和搭配上存在创新现象,类连接的多样化比较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搭配词的独特性反映了中国目前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中国国内政治方面的改革与发展。这些独特搭配呈现的本土化特征总体上具有较高的可理解性,是在中国语境下对英语的创新发展,为世界英语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94.
英文摘要是英语专业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少英文摘要存在信息多余、行文不畅、表达欠佳等问题。从语篇建构分析,英文摘要的撰写应遵循一致性、连贯性和简洁性的写作三原则。  相似文献   
95.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继《四库全书总目》之后又一部重要的大型古籍提要目录,为治相关学问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书。但该书于兵乱之时成于众手,难免出现疏漏之处。本文仅就笔者所见,略作考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6.
图书馆通过学习中心、信息共享空间、文化中心建设等实践,更好地完成了其社会职能,但这些实践都是非文献资源服务的内容。通过对这些非文献资源服务的梳理,可以形成非文献资源服务的框架,进而成为应用图书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7.
“抽象图书馆学”提出者就大家的置疑而做了回应。这些回应没有“锁定”问题,因而难以让人信服。“抽象图书馆学”招致置疑的主要原因是其内在资源建设的根基不牢,缺少哲学品位,缺乏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8.
我国大陆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本文从早期干预的定义、对象、研究人员类型、相关法律条款、研究理论、研究具体内容等几方面对我国大陆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回顾 ,最后对今后研究的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9.
中国当代油画实践已呈现为多样化的创作趋势,但并没有形成与之相关的多样化风格理论形态,严格地说,中国还没有系统化且明细界定的风格体系。中国油画一方面汲取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一方面又暗合着西方的风格理论,处在一个多元并蓄、各取所长的演进之中。在中国油画全面发展的今天,明细每一风格及风格下画家群体构成尤为重要,这既是当代油画学科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其理论、实践辩证发展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00.
《七略》称名之"略",章太炎先生以为表图书分类,姚名达先生以为表详简之"简",论者或从前者,或从后者。"略"除可表分类及"简"义外,还有"要"或"梗概"等含义。基于"略"之"要"或"梗概"之含义,通过对《七略》之产生、渊源、命名、注释等进行分析,可知《七略》称名之"略"不当以表分类或详简之"简"解之,而当以"要"(或"梗概")义解之。以《七略》称名之"略"为"要"(或"梗概")义,可以进一步得出结论,刘歆编撰《七略》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辨析学术源流,论断诸家学派的学术价值及其不足等。以"略"表图书分类或详简之"简",不仅不能反映刘歆辨析学术源流、论断诸家学派的主观意图,更不能反映从《淮南子·要略》至司马谈《论六家要指》再至《七略》的这一学术研究史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