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92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795篇 |
科学研究 | 120篇 |
体育 | 1005篇 |
综合类 | 296篇 |
文化理论 | 1篇 |
信息传播 | 1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20篇 |
2021年 | 47篇 |
2020年 | 54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51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53篇 |
2014年 | 120篇 |
2013年 | 171篇 |
2012年 | 180篇 |
2011年 | 163篇 |
2010年 | 122篇 |
2009年 | 100篇 |
2008年 | 103篇 |
2007年 | 141篇 |
2006年 | 138篇 |
2005年 | 112篇 |
2004年 | 96篇 |
2003年 | 90篇 |
2002年 | 78篇 |
2001年 | 68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张博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311+313
随着酒店业的迅猛发展,酒店间的竞争加剧,而酒店间的人才竞争更是趋于白热化,酒店业人员的高流动率问题凸显,人才的高流失率困扰着酒店管理者,特别是低星级酒店,由于其经济实力等方面的劣势,人才的流失更严重,挽留人才的难度更大,本文分析了我国低星级酒店员工流失率高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一些防止人才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32.
ABSTRACTIn the past few decades,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popular trend across different parts of the globe. The fierce global competition and the aggravating unemployment rate, coupled with low teaching and research quality revealed by universities in mainland China, have inevitably compelled a growing number of Chinese students, in particular the financially-able ones, to pursue higher education overseas or to enrol in trans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offered in mainland China. Realising the severe problem of ‘brain drain’ and having a strong conviction to transform it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o become more international for enhancing 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of it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made different attempts to enhance higher education quality by learning and incorporating new ideas and practices from overseas institutions, particularly encouraging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to change the higher education landscape.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examining the way these students evaluate their future prospects in choosing different alternatives for further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this study sets out against the context briefly outlined above to critically analyse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who choose to study abroad or enrol in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universities. This study also discusses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would affect the situations of ‘brain drain’ and graduate employment in China. 相似文献
33.
基于2006~2014赛季国际滑雪联合会损伤健康系统(FIS ISS)最新伤病报告数据,对自由式滑雪运动损伤类型、损伤严重程度、损伤部分等进行分析,得出自由式滑雪运动员最容易受伤部位是膝盖、头部、脸部、髋部,容易受伤的类型是关节与韧带损伤、骨折与应力性骨折、脑震荡等。从自由式滑雪专项特征、比赛要求、场地与器械、训练等方面分析导致损伤的风险因素,提出规避和降低损伤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34.
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膝踝部损伤与安全防范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勇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0(2):73-75
对27名短距离跑跳田径运动员进行为期1年的医务监督和伤病诊治,并作病例分析。发现,在118例损伤中,膝踝部损伤占46.61%。损伤还涉及肌腱及其附属组织、韧带、肌筋膜、软骨等结构。90%以上为轻度损伤,患病率无显著性性别异。85.45%的膝、踝部损伤发生在身体训练和专项辅助训练中。认为,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膝、踝部损伤,总体上是身体条件与训练不相适应的结果。某侧肢体的损伤与不同专项技术特点中度相关,高强度训练比大运动量训练更能导致慢性损伤的发生和加重。对技术动作与训练、训练密度与节奏、训练计划与安排做出安全评价与监督,这对于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运动员是尤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35.
徐建清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9,33(6):78-85
为有效预防竞技运动损伤,促进业界重视心理因素在预防损伤中的作用,对国外竞技运动损伤心理预防的概念模型和框架进行梳理,发现各类心理因素对发生运动损伤的影响路径被进一步整合和细化,不同水平层次的社会心理学因素开始受到重视,无论是特质理论还是应激—损伤理论、行动理论、状态理论,都强调了压力反应这一重要变量,全面、多方位考察风险文化和行为以及生物心理社会因素互动的理论视角是该主题未来的趋势。未来需要规范运动损伤的定义和测量方法,有必要开展运动员及其有关情况的针对性调查,还应该注重重复测量研究设计以及使用被忽视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变量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36.
新兵体能训练中训练伤病发生率高于老兵,严重影响了训练效果。为了预防训练伤病,应从准备活动、放松恢复、补充营养、科学施训等方面做好伤病防护,切实提高体能训练效果,保护新兵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7.
魏国强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2):463-464
本文首先阐述了煤矿企业工伤保险、工伤预防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煤矿发生工伤事故的原因,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煤矿工伤预防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8.
精神损害的发生机理及表现形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雪瑞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3):72-75
“精神痛苦”的表述不利于审判文书的规范化。精神损害的实质是精神利益损害。加害行为作用于受害人的各种精神利益导致多样性的损害后果;精神损害的最终表现形式始终体现在主现和客观两个方面,对损害后果的判定主要以客观方面为依据。 相似文献
39.
Tom Lindsley 《Technical Communication Quarterly》2015,24(3):235-257
Following reports spanning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OEF (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 and OIF (Operation Iraqi Freedom) conflicts to the early 2010s, this rhetorical investigation analyzes the U.S. military's diagnostic practices used to identify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TBI) in blast-affected troops. Considering the notion of “wound/injury” as a possible boundary object,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he conceptual framing of “invisible” injuries may produce interruptions of distrust that inhibit effective diagnosis. 相似文献
40.
高校学生校外实习伤害事故的法律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惠芹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目前高校学生校外实习伤害事故的法律救济主要是合同法和侵权责任法的救济,它存在明显的缺陷,应该引入社会保障法的救济,引入工伤保险机制,即可以参照《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待遇标准,由当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发给受害实习学生一次性补偿。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不得向有关学校和实习单位收取保险费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