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The modern economic proces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uncoupled from the humane ends it was originally intended to serv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deological means by which this separation has been achieved, the implications for business and for society, and some possible means by which the original humanistic intent of economy can be recreated through the structuring of educational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32.
马克·吐温在其短篇小说《亚当夏娃日记》中根据圣经故事的相关内容,描绘了人类第一对夫妻的日常生活,用相辅相成的两部日记诠释了亚当和夏娃这一古老传说。但他的描绘并非完全忠实于圣经内容,有时加入自己的想象,有时改变一些细节。是什么促使他这样处理圣经故事的?他究竟有着怎样的宗教观?通过剖析《亚当夏娃日记》,可以解读马克·吐温的宗教观,从而为上述问题提供些许答案。  相似文献   
33.
经济与伦理、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是经济伦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产生"亚当·斯密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于斯密本人对经济与伦理、经济学与伦理学的把握存在着矛盾。准确揭示斯密对经济(学)与伦理(学)的真实看法,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亚当·斯密问题"和经济(学)与伦理(学)关系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34.
市场经济及其伦理原则—论亚当·斯密的“合宜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所有的前现代社会,道德的评价都以利己心和利他心为基本标准,到了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道德的评价却是以在利己心和利他心之间实现某种平衡的"公正心"为基础的.亚当·斯密的学说就从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出发,说明了市场经济的伦理原则就是"公正"、市场经济社会的道德基石就是"公正心"--他称之为"合宜感";亚当·斯密揭明了"公正心"的内涵和要求--学会从无直接利害关系的旁观者的立场来看待并约束利己心.  相似文献   
35.
吕艺 《海外英语》2012,(15):180-181
The Great Gatsby written by F.Scott Fitzgerald is widely recognized as the cultural document of the Jazz Age.The novel seems to be a love story,but in fact it is about the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Gatsby’s failure in pursuing his long-cherished dream.Since its publication,the novel has been very popular among ordinary readers and literary critics as well.By applying archetypal criticism developed by Northrop Frye,this paper aims to give a detailed and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otagonist,Gatsby,and reveal the significance of his tragedy.To some extent,it is the archetypal character that enhances the profundity of the novel and arouses the readers’ response.  相似文献   
36.
以马克思的劳动人道主义与马克斯·韦伯的价值无涉观点的对比和马克思与亚当·斯密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态度的对比为线索,探讨马克思价值立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同情心是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一书的出发点。以同情心为起点,通过阐述同情与合宜性的概念、同情情感产生的原因及过程,从而导出道德品质的确立。在抛弃亚当·斯密主观主义色彩和历史局限性的前提下审视其同情理论,对遏制我国目前道德失范、道德滑坡现象,改善道德状况,提高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8.
亚当.斯密和弗.李斯特都是著名的经济学大师,他们所处的时代,是从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他们的经济思想虽都带有过渡时期的鲜明特征,但是他们的经济哲学思想却有很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39.
本文以乔治·爱略特的一部早期小说《亚当·比德》为例,分析了作者渗透在这部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主要包括其同情意识思想、因果报应思想、利他主义思想及其对传统价值的尊崇几方面;并进一步探讨了爱略特人文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本文指出:爱略特的人文主义思想与她从小所受的基督教信仰以及费尔巴哈、孔德等人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40.
《圣经》是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它对西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为维多利亚时期最优秀的女性小说家之一,乔治·爱略特的作品常常弥漫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其第一部长篇小说《亚当·贝德》中的人物、场景、结构和主题与《圣经》相互呼应,呈现出互文性特征。但乔治·爱略特对于《圣经》故事的借用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复制,而是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基础上的借鉴、吸收和改造。互文性为读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有利于理解作者为宗教道德主题服务的叙事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