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5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32篇
教育   3004篇
科学研究   322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122篇
综合类   157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40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442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284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282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对当前京剧改革过程中的美学问题进行宏观的探讨,有利于我们在改革时有较为明确和科学的指导思想。该文作者结合第三届京剧艺术节展演的剧目及随之召开的京剧艺术理论研讨会,对当前京剧改革中的若干美学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2.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它和各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丰富发展,才能发挥它的指导作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和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及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出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了飞跃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3.
“探究———发现”教学指注重调动学生探究动机、促进知识发现和问题解决的教学。其基本理念包括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建构者 ;学习是一种探究过程 ;学生是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个体 ;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收集信息资料、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反思交流五个基本阶段。它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 ,以多媒体技术为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4.
我国对财政本质的传统论述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国家分配论”,随着对西方财政理论的研究和借鉴,现在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财政是一种公共经济活动。但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实践,根据对市场与政府职能的再认识,财政是政府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的有计划的经济活动,可简称为“政府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35.
论文论述了分类法、主题法、分类主题一体化法以及本体论等知识组织方法的系统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6.
略论科技期刊编辑学研究中科学理论与科学方法的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科技期刊编辑学研究中,移植其他学科的科学理论及研究方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提出了移植研究中应遵循的相似性、统筹兼顾、继承与创新三原则。  相似文献   
137.
本文论述了开设邓小平理论课与实现三年制高等专科学校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8.
近代社会契约论在十六世纪兴起后长达两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主导着西方的政治潮流。社会契约论经历了在16世纪以来的勃兴、18世纪遭遇到的批判与其当代重构的发展脉络,它的兴衰与转换,清晰地折射出近现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政治实践和现实需要,对西方的政治发展起有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39.
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存在简单化倾向和"高原现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知弹性理论提出的知识观和教学观,有利于正确理解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它提出的支持结构不良领域高级知识获得的教学策略,为心理教育课程的复杂概念理解和知识迁移提供了有效途径,即小组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问题情境性学习。  相似文献   
140.
"需要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一块基石,同时也是分析全部历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逻辑起点。它为人提供安身立命之所,回归生活世界,确立人的主体地位,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把握生产和需要的关系,肯定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能动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