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教育   247篇
科学研究   264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基于TPI的农业工程学科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研究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阐述了建立农业工程学科数字图书馆的意义、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以及农业工程学科数字图书馆的数据资源建设规划、应用系统建设方案,并介绍了农业工程学科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及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32.
山东省禹城市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研究是实现粮食稳产、高产的前提,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理论基础。对不同条件下的作物生产潜力准确估算和适宜的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是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采用PS123作物生长模型进行作物生产潜力计算,根据山东省禹城市实际状况,确定了模型输入参数,计算了研究区玉米、小麦和大豆的光合、光温、气候和气候-土壤生产潜力,采用作物结构订正计算区域粮食生产潜力。考虑粮食生产中光热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社会经济资源等方面,从准则层和因子层两个层面构建了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确定了各评价因子的目标值和权重,对禹城市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①山东省禹城市光合生产潜力52 784kg/hm2,光温生产潜力11 023kg/hm2,气候生产潜力8 377kg/hm2,气候-土壤生产潜力6 450kg/hm2,对这3种作物的实际产量进行结构订正得到该市1999年~2001年粮食平均现实生产能力为6 244kg/hm2,禹城市粮食生产潜力较大; ②制约粮食生产稳产、高产主要自然因子为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劳动生产率、化肥利用率和产投比的低下是主要的社会经济限制因子。根据不同的限制性因子,本文提出了单项资源利用技术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3.
不同于“合作社+小农户”、“公司+小农户”等工商带动型的脱贫模式,科技特派员制度下的“科研人员+合作社+小农户”等路径显现了科技和产业带动的双重效应。在科技特派员制度下,“科技兴农”显示了科技创新、市场培育和素质提升的“研究—扩散—衔接”逻辑框架,联结科技与市场协同创新对小农户的带动具有明显的效应。从农业推广绩效和影响角度来说,运用科技特派员制度中蕴含的经济性内涵脱贫模式与路径,对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变革和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以及对小农户衔接农业现代化有直接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4.
在剖析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影响农业科技进步的理论基础上,以我国13个省级单位2000-2013年数据为例,同时运用OLS回归方法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实证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是影响农业科技进步的关键因素,农业科研活动科研人员投入量、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结构、规模和效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投入量和农业人力资本水平也都会影响农业科技进步。同时,还发现:在不同的分位点下,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FDI的变化对农业科技进步快的省级单位的影响要高于农业科技进步低的省份;农业科研活动科研人员投入量、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投入量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不受分位点变化的影响,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结构、规模和效率)、农业人力资本水平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影响则受分位点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
基于网络经济环境下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向先  王有生  高玲 《情报科学》2004,22(12):1416-1418,1421
本文结合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实践,分析了基于网络经济环境的农业信息化的内涵和作用,论述了基于网络经济环境的农业信息化的特点、实现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36.
农业机械化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但我国机械化程度较低,面临许多的问题,下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7.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近五年载文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文爱 《现代情报》2011,31(11):99-101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6-2010年《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刊载的论文数量、作者合作、地区分布、基金论文及引文、普赖斯指数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为评估该期刊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8.
澜沧江中下游古茶树资源、价值及农业文化遗产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何露  闵庆文  袁正 《资源科学》2011,33(6):1060-1065
澜沧江中下游具有悠久的种茶历史,古茶树资源丰富,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树龄最长的千年古茶园,保存大量古茶树和野生茶树。古茶树资源不仅具有生态价值,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茶叶的种质资源,还具有经济价值,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具有承继茶叶起源与茶文化发展的文化价值。但近50年来的人口增长、不合理采摘、过度开发,古茶树资源面积不断减小,亟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实行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和现有研究资料分析澜沧江中下游古茶树资源的现状,认为其具有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等多重价值。在价值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古茶树资源具有农业文化遗产特征,包括活态性、动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可持续性,符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申报标准,并可以作为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动态保护。  相似文献   
39.
农产品价格波动及传导不仅仅关系到农业自身的发展、各环节主体的利益分配,更关系到全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农业稳定事关大局,如何确保农产品价格传导的顺畅,稳定市场价格,更是农业政策制定者和宏观经济调控者的重要着眼点。本文针对农产品价格传导相关内涵、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稳定市场价格的价格传导促进措施,为早期预测农产品价格,提早做出市场预警,维持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0.
Abstract

This article concerns capacity building for gender‐sensitive agricultural extension planning in a two‐year FAO pilot project at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Ethiopia.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review and analyse the capacity‐building process, drawing out the lessons learned, regarding both ‘best practice’ and challenges faced. The author was engaged fully in the project for its two‐years duration and this study is a reflection of that experience. The project involved training extension staff in both 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 and gender analysis to ensure more client‐oriented extension planning.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use of the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 in capacity building, the reliance on participatory management and implementation styles, networking and the mainstreaming of the project within the Extension Department constitute ‘best practice’. Four challenges to the project's success are reviewed. They are, the difficulty of institutionalising the process within the short time‐scale of the project, the necessity of involving policy‐makers at all stages and levels, the need to raise gender awareness amongst rural men and women and the importance of addressing women's lack of decision‐making pow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