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3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66篇
教育   3649篇
科学研究   897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92篇
综合类   266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2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332篇
  2012年   381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353篇
  2006年   342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his article shows how the probability of enrolment in tertiary schools has evolved for different social groups in Poland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educational boom. It also analyses how the socio-economic status influences the choices between full-time and part-time studies (the latter being of relatively low quality), and the probability of admission to subsidised, free programmes versus programmes with tuition fees. Between 1994 and 2008, Poland improved th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with a low socio-economic status in university education. However, if we look at the change in the ratios of enrolment probabilities for different layers of the social strata, we find that the improvement refers to those with a low family educational background who live in small cities, but not to those from low income families. Further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the policy makers should focus not only on ensuring equal access to tertiary education for all social strata, but on allowing the unprivileged groups access to education of acceptable quality.  相似文献   
992.
This article is drawn from broader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innovation in the field of professional adult training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European pilot projects such as the LEONARDO projects. This research aims at contributing to a general understanding of the phenomenon of innovation, in the context of European calls for projects, as an instrument of the Europea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VET) Policy, which is supposed to transform the national training systems of EU member states according to the Lisbon Strategy. For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has chosen to present some of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European VET Policy and its transition to a lifelong learning policy. The first part of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more especially three of the main concepts examined: public policy, social innovation and European space. The second part distinguishes three periods in the European VET policy’s history, identified through a genealogical examination from its first step within the 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 to the present lifelong learning policy. The third part highlights the specificity of this supranational public policy model and the links between the European VET policy, the LEONARDO programme and the pilot projects. In conclusion, this article supports the idea of antagonistic logics in the evolution of this policy, on at least three levels: decision-making powers, conception of VET systems and conception of learning.  相似文献   
993.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是当代中国政府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作出的战略性选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这就指明了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和目标,要求我们在全面、系统和深入分析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探寻破解制约瓶颈之道,加快推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994.
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是新形势下高校实现自身内涵建设的迫切需要。教师的应用性研究动力不足,高校部分科技成果与市场和企业需求脱节、中试环节薄弱以及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中介乏力等因素,严重制约着高校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从新制度经济学视域出发,应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个人收益率和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等方面采取措施,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进行转化。  相似文献   
995.
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育智库,而推进省级教育研究机构向教育智库转型,是落实中央重大战略部署、推进省域教育科学发展以及提升其自身生存发展能力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省级教育研究机构向教育智库转型,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着力推进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重建研究范式,实现"四个转变";二是凝练方向,打造高水平特色研究团队;三是加强协同创新,推出一批有重要影响的成果;四是凝聚力量,建立完善的智库工作体系;五是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增强大数据时代研究能力;六是优化内外部体制机制,构建有利于教育智库发展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996.
政府与学校变革关系是现阶段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议题。从凸显政府与学校双方主体性的角度可以把学校变革划分政府主导型学校变革、学校主导型变革和多元交互型学校变革三种类型。基于对它们的内涵透视和理论分析能够看出,这三种类型不能随意归类到优劣中差之等,要想处理好政府与学校变革关系,必须妥善处理好"外塑"和"内生"的内在紧张。  相似文献   
997.
郭然 《成人教育》2014,(7):8-11
我们要构建的开放大学,其教育功能和知识视野,已与诞生于工业社会时期的开放大学,大异其趣。在当下中国,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变迁,导致教育范式的变革,并深刻影响教育嬗演的路径。事实上,对这种变化最为敏感的是基层电大,虽然他们已经朦胧地意识到这种社会变迁带来的变化,将深刻地影响开放教育,但是因为欠缺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思考,基本上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因此,文章以地市级电大转型开放教育为考察对象,探讨转型时期地方开放大学生存定位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998.
实习生专业成长过程中的知识转化与身份获得之间是什么关系?本文通过两个案例讨论实习生对教师知识、身份和两者关系的认识,及其对他们知识转化和身份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实习生而言,知识与身份相互嵌套、紧密关联。他们对教师工作核心知识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对教师身份的理解和认同,反之亦然。这表明,教师教育既要注重师范生学科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他们教育性知识的发展。过于狭隘地将教师的学科知识作为其专业活动与教师身份的惟一合法基础,可能阻碍实习生的教师身份认同,误导他们对教育教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999.
学界习惯以1985年为界将1980年代文学“断裂”为两个阶段,这种描述不仅包含着文学简单从反映社会到追求文学本体的艺术转变,更重要的是潜在地含有此是而彼非、高扬文学审美性而贬低文学社会性的价值判断,背后隐含着一种对全新历史时代强烈渴求的心理,是以有意排拒社会变革转型为基础。实际上,1985年前后的文学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在日常世俗生活、独特的都市经验、复杂的价值观念冲突等方面,不仅聚集了社会转型期所有的斗争和分化、裂变与重合、妥协与对抗,浓缩了社会转型期一代人的精神思想和心灵状貌,而且开启了1990年代大众文化狂欢的源头,为1990年代的文学埋下伏笔,体现出重要的文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共产党国际团结与联合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问题。后冷战时期共产党国际团结与联合,与历史上相比已经发生重要转型,逐渐走向一种“新型联合”,即回归对马克思主义的尊重,适应后冷战时期国际共运面临的形势与要求,从在传统的“一个中心、一条道路、一种模式”思想下极力强调组织联合,变为新型的坚持从独立自主要求出发的多样化团结方式,从思想、方式和行动等方面自由开展双边和多边的合作与联合。究其原因,既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和理性回归,也有对后冷战时期国际共运转型与变化的调适,同时中国共产党为其转型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