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5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77篇
教育   6103篇
科学研究   418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515篇
综合类   50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8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441篇
  2013年   439篇
  2012年   545篇
  2011年   608篇
  2010年   514篇
  2009年   437篇
  2008年   512篇
  2007年   649篇
  2006年   624篇
  2005年   547篇
  2004年   496篇
  2003年   459篇
  2002年   384篇
  2001年   299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研究性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既涉及到课程目标的取向。又涉及到课程目标的价值选择,因此,准确定位研究性课程的目标,正确作出课程目标的价值选择。克服研究性课程在开发与实施中的各种观念误区,是当前乃至今后中小学研究性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首要前提。  相似文献   
32.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是指把道德作为管理国家、调控社会的手段,来指导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创制、实施和执行。它的提出,是对历史上“德治”思想的总结与提升,并有其丰富的理论和现实基础;民主的道德性理论、政治社会化理论、治国方略理论和德法辩证关系等。当然,在实施“以德治国”的过程中,我们还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指导、营造舆论文化环境、加强道德教育和加强党的领导等。  相似文献   
33.
“以德治国”思想与传统“德治”思想从内容到实质都有着极大区别,是具有科学内涵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德治”观,也是对“依法治国”的坚持和补充,实施“以德治国”方略,须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34.
创新精神是21世纪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实施创新教育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心理安全自由,二是得当的方法,只有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辅以正胡的指导,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5.
在社会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中 ,如何处理好“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的矛盾 ,是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关注现代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为此 ,正确认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 ,明确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法律保护的原则 ,确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法律保护的内容及其规范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6.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科技和人才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我们应对资本主义进行冷静思考,不能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抽象地对立起来,再次丧失新的发展机遇.为此,我们必须一、大力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这是通向知识经济的必由之路;二、必须奉行积极的"拿来主义",把科教兴国落到实处,从而实现21世纪中国经济的腾飞和民族的复兴.  相似文献   
37.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方略,对于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德治国,必须从严治党,必须加强共产党员继承传统美德,体现时代特色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38.
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陈勇嘉研究的体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海南师范学院148名大学生进行测评,发现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在躯体化、强迫、精神病方面的得分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对海南师范体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的各因子得分进行了性别比较,未发现差异;海南师范体育专业二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多于一年级学生.此结果提示我们要重视海南省体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及时预防和治疗体育生的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39.
课程资源是实施新课程的基础,民族地区具有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多元文化的开发利用是缩小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教育差距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课程适应性的重要举措,本文之目的在于促进民族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提供点滴见解。  相似文献   
40.
随着现代法治文明的发展,个人人格得以确立,社会中的公民意识,包括自由意识,平等意识和主权意识日益健全,处于全面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的和谐,应该是在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互动状态下形成的“和谐”。本文在阐释和谐法治的理念和善治与和谐法治的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法治的真正价值即善治,并以此建构一个具有中国特点的和谐社会:即一个公民社会而又超越于一般公民社会的社会,一个以公正和正义为维度的利益均衡的社会,最终必然是一个“良法善治”的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