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40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3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以沂蒙精神研究论文作为数据样本,从研究论文增长与分布、研究队伍以及热点词频这三个方面展开计量分析,探讨分析沂蒙精神自提出以来研究的发展脉络,并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2.
浪漫主义文学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并反映在这一时期的英美文学。本文从美、英浪漫主义文学作家的作品切入,结合历史背景,探讨浪漫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23.
近代以来,由于国家战略态势的变动,直隶成为战略敏感地带,亦是朝廷重兵集结之区。甲午战后,清政府锐意裁兵,直隶绿营的裁撤程序也随之启动,历经王文韶、裕禄、袁世凯、陈夔龙等人的裁撤,迄至清亡,尚未完成裁撤任务。直隶绿营的裁撤在不同的时段,裁兵诉求也迥然相异,映射出多重的政治信息,是观察晚清绿营裁军的窗口。通过对直隶绿营裁军的研究,为我们考察晚清绿营裁军提供了极好的面相。  相似文献   
24.
1934年12月至1935年4月,中央红军长征途径贵州,在贵州开展了多项活动。中央红军在贵州开展的这些主要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分析和探究这个问题,既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丰富这段历史的理论资料,更有助于我们对于正确的历史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25.
邹容《革命军》成稿于1903年3月,是辛亥革命的代表著作之一。仅在晚清时期,《革命军》正刊本、合刊本、伪装本、合辑本等版本多达二十余种。通过对晚清时期邹容《革命军》版本的叙考录,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革命军》文献价值与思想内容的重要性认识,也有利于厘清晚清古籍善本与民国新善本的历史演变进程,有利于把握晚清民国时期革命文献的历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6.
女性与水不仅有着悠久的文化渊源,也有着斩不断、理还乱的精神牵系。纵横交错的各种河流滋养了中国当代女作家,她们从中汲取了灵性、神力和资源,对女性与水的关系进行新的阐释,承载着多重寓意,传递正能量的河流意象成为其小说中的亮点,水之韵、河之女、人之思融汇贯通构成一方独特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27.
红军长征过云南与云南民族关系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对红军长征过云南的民族政策及对云南民族关系的影响作了探讨,指出研究红军长征过云南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对今天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民族政策理论水平,对正确执行民族政策,妥善处理云南复杂而多样的民族关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8.
金履祥“安有去之七百岁而言情、状物如此之详 ,若身亲见之者 ?”姚际恒“周公去公刘之世已远 ,岂能代写其人民风俗至于如是之详且悉耶 ?”崔述“且玩此诗醇古朴茂 ,与成、康时诗皆不类” ,方玉润“非躬亲陇亩久于其道者 ,不能言之亲切有味也如是。周公生长世胄 ,位居冢宰 ,岂暇为此 ?”等种种否定或怀疑《七月》为周公作之理由 ,均似是而非 ;至于近代以来之“奴隶 (农奴 )作”及“小奴隶主作”等说 ,更近乎凭虚。《七月》为周公作 ,当无所疑  相似文献   
29.
在以多元文化并存和全球化趋势为显著特征的后殖民时代,"换语之人"异军突起,成就斐然.其代表人物拉什迪从"边缘"到"中心",成为世界文学明星.但是,他在前宗主国文化的影响下,背离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文化身份发生质变,成了东方主义理论的传声筒,起列了加剧东西方文化冲突的消极的文化功用.他的悲剧具有警世意义.  相似文献   
30.
19世纪60至90年代的裁撤绿营是清朝开国以来一次最大规模的裁军,多重因素的纠结缠绕所产生的政治合力,主导着裁军的路径及其进程。从主观上说,清政府试图通过裁军而达到复活旧制的目的,对已经老态龙钟的绿营进行自我完善与调节,而不想从根本上否定绿营兵制。客观上裁军仅仅是局部的改良,是在原有体制内的修补、回旋和苟延残喘,未能挣脱原有体制的束缚。裁军目的的单一性和有限性,留下了种种后遗症,预示着更深刻的混乱和制度断裂,并在不久的将来引发更大的裁军风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