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107篇
科学研究   47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将平面连杆机构的二副杆、三副杆、机架等构件定义为机构二叉树的结点集合,通过定义构件的联接规则,将机构表示为二叉树数据结构,其中树的节点和左、右孩子包含了连接副和构件几何参数等信息。通过对二叉树的后序遍历算法建立了平面连杆机构运动分析方法,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开发了平面连杆机构运动仿真软件,实现了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与仿真,仿真算例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2.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是一种只具有线性结构的分类号,不能准确解决跨学科的分类问题;而二叉分类号是一种既能表示线性结构又能表示分叉结构的分类号,它能准确解决包括跨学科分类在内的所有分类问题,并且可望在电子文献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93.
提出一种基于云理论和神经网络构造决策树的文本分类方法。运用云神经网络学习变量间的云映射关系,从中生成云决策树。这种方法结合了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和决策树的推理方法,具有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并且应用了云发生器对处理不确定性的能力。更符合人类的思维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文本分类的效率、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4.
利用最大树模糊聚类法,综合南通市1996年-1998年度内河水质监测数据,对南通市内河水污染进行分类,为内河水污染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5.
徐玮  王芳 《科技广场》2007,(11):59-60
本文主要阐述矩阵在数据结构中的应用。随着计算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数学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融入到计算机应用中,两者互相渗入,互相融合,为彼此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6.
客家文化在对台工作中具有独特优势。在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的大好态势下,两岸客家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和高涨。搭建“文化桥”,培植“亲情树”,拓展与台湾在文化、经贸、旅游等方面的对接与合作,将极大促进两岸客家的交流与合作,并遏制“文化台独”。国家对台工作重点县永定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97.
《汉魏摇钱树初步研究》是作者长达二十多年对西南地区摇钱树资料搜集和钻研的厚积薄发之作。该书注重资料性和科学性,图文并茂,采用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从“考古篇”、“文化篇”、“宗教篇”三方面,对摇钱树的文化内涵作了深入的发掘和研究。  相似文献   
98.
以国有林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针对目前对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现状,系统性地研究了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分别从林场的发展规划、资源结构、综合效益等方面对林场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抽取了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的详细评价指标,建立了各个评价指标的量化方式和计算公式.并应用所构建的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对广西博白林场的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跟踪分析,验证了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
《山楂树之恋》用"史上最干净的爱情"引起了观影热潮。这部影片的风格具有古典主义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当代中国对文革的历史记忆,重塑了当代中国的价值体系。由于影片是浪漫主义化和古典主义化地双向改写历史,使之不足以为当代中国的价值重塑提供强大的言说力量。  相似文献   
10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students’ conceptions of context-aware ubiquitous learning (u-learning). The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a u-learning exercise using PDAs equipped with RFID readers.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individual interviews with each of the students by a trained researcher, and the responses of the interviewees were further analyzed using the phenomenographic method. The analysis revealed five categories of conceptions of u-learning, including “u-learning as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u-learning as a platform for attaining information,” “u-learning as a timely guide,” “u-learning as increase of knowledge” and “u-learning as active learning.” There conceptions are viewed as a hierarchy, from less advanced to more sophisticated.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conceptions of learning indicated that students held multiple conceptions of u-learning. This study further suggests that inquiry practices (such as allowing open-ended exploration for the learning topic) should be addressed in u-learning activities, as these practices may foster more sophisticated conceptions of u-lear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