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5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民俗是以实际生活为基础的生活文化积淀,某种程度上一个地区的民俗变迁反映了这个地区社会的变迁过程及程度。近代中国是一个转型的社会。它必然引发民俗变迁,而河北省(清时称直隶)在整个清王朝及近代社会,无论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所以其民俗变迁即有着很强的代表性又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90后"少年以其任性、脆弱、自大、狂傲、叛逆等鲜明的个性形象存在于人们的传统价值评价之中,然而四川地震中巴蜀少年的英雄行为却改变了人们的看法.巴蜀英雄少年的行为和道德品质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有其深厚的历史根源和文化根基.从发挥英雄的长久性价值来说,在学习和宣传巴蜀英雄少年的光辉事迹时要把握好几个现实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国民党政权退守台湾以后,“反共文学”一度泛滥。出于对政治文学的厌倦和对文学本位的坚守,“怀乡文学”风行起来。继后现代派文学出现,并成为主流,实现了文学的本体回归,同时使台湾文学达到成熟并汇入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流。在这一过程中,以覃子豪和商禽为代表的巴蜀籍作家的成就和贡献更巨大的。  相似文献   
14.
汉代巴蜀画像砖是中国古代造型艺术的瑰宝,其研究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本文通过对巴蜀画像砖的类型、分区、流行年代、特征以及文化来源和发展特点的讨论,力图寻找汉代巴蜀地区出现画像砖的必然性。对汉代巴蜀画像砖的分析,既是对其文化价值的考察,也是对汉代文化发展的一次窥探。  相似文献   
15.
两汉时期,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成功,促进了蜀地农、牧、渔、副业的发展,为蜀地饮食发达提供了丰足的物质基础,使成都平原有了"天府之国"的美称。城市商业繁荣,又对蜀地饮食文化发达产生了强劲的社会推动力,带来蜀地饮食文化长足的发展。在四川成都、彭县、新都、广汉等地出土的大量画像砖石上,农作、捕鱼、庖丁、宴饮、市井等内容丰富多彩,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翔实的史证,揭示了当时人们饮食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东晋史学家袁宏所撰写的编年体史书《后汉纪》,是在纪传体史书兴起后、编年体史书地位下降的形势下出现的 ,它在结构安排、记时方法、叙事方法、史论的形式到内容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编撰特色 ,从而更加完备了编年体史书的体例和规模 ,使其成为一种和纪传体并驾齐驱的史书体裁 ,为促进汉隋之间编年体史书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在中国编年体史书中有着承上启下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以巴蜀文化从区域文化向着地方文化转换的古今流变轨迹为历史参照,从文化空间的绵延、文化中心的形成、文化心态的嬗变这三方面进行了相关探讨,指出了以巴渝文化与蜀都文化为核心构成的都市文化的现实发展,将促成巴地文化与蜀地文化的现代融合:  相似文献   
18.
从明朝初年开始,大批汉族移民跟随远征的军队从江浙一带进入到西南地区,随之带来的邪恶神灵(如五通神等)被当地原住民贬称为“小神子”。在不同的族群文化和民间宗教快速嬗变的过程中,小神子也逐渐演化成为一种无意识的集体信仰。据说其神性与一般的主神不同,虽然它能给主人家带来数不尽的财富,但若有人对之稍有不恭,它便行捉弄害人之事。因此普通村民对它都存有敬畏心理。在民间传说中人们又不断添加进去一些想象和诬蔑的成分,最终使得小神子被妖魔化成为地道的恶神。  相似文献   
19.
研究峨眉武术文化的前提是要对峨眉武术有一个明确的分类,作为具有鲜明的巴蜀文化特点的峨眉武术,因为其产生、发展和流传的成因、地域、特点的复杂性,造成峨眉武术文化研究中分类问题的多样化。概述了峨眉武术文化中分类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以峨眉武术发展的三个历史时代来分类将峨眉武术分为古代峨眉武术、近代峨眉武术和现代峨眉武术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陕西省地方志资料室的藏书情况出发,探讨了地方志资料室藏书的优化和调整,同时为即将组建的省地方文献中心——方志馆的建设作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