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垮掉的一代在美国乃至西方文学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也是历来饱受争议的一个流派.《在路上》是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作家杰克·凯鲁亚克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评论界对这部作品褒贬不一.文章以“禅”作为切入点,从一个独特视角,对这部作品进行全新解读.通过层层剖析,得出“垮掉一代,从未垮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采取了与传统社会完全不同的统治策略:通过市场和商品,控制人们的意识。在文化被市场化、商品化的背景下,作家有适应和拒绝两种生活方式。波德莱尔以来,拒绝者开创了文艺领域中的“波希米亚人”的流浪传统。垮掉派是这种传统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们的行为和创作具有强烈的意识革命含义。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San Francisco, since its global takeoff in the Gold Rush Days and long‐standing trafficking in Bohemian, socialist, queer, and left‐leaning energies in and beyond the Beat era of the 1960s, has a complicated global/local history of trying to disentangle its city‐space and urban imaginary from the Greco‐Roman will‐to‐supremacy that would turn California into a frontier settlement of Asian/Pacific domination and US‐framed empire. Forces of social becoming like the Beats and post‐Beat hippies as well as more experimental authors like Jack Spicer, Maxine Hong Kingston, Frank Chin, and Bob Kaufman helped to forge a different literary‐social vision of San Francisco and the Pacific Rim city as a porous community of transnational innovation and outer‐national becoming. This paper will invoke some literary and film texts from Howl and Tripmaster Monkey to Vertigo to Margaret Cho stand‐up performances as well as some geopolitical studies, such as Gray Brechin’s Imperial San Francisco and City Light Press’s Reclaiming San Francisco to substantiate this double vision of San Francisco as global/local US site of (a) imperial ratification and (b) counter‐orientalist deformation.  相似文献   
14.
陈俊成  谢峰  张于贤  李娜 《科技广场》2013,(10):244-246
本文以生产线的工序时间为切入点,通过各工序工作节拍与生产线平均节拍的比较,利用大量的实际案例为依据,采用山积表进行新的瓶颈研究方法的探索,在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研究瓶颈的绝对时间研究法。经验证,通过绝对时间研究法,可以简单、快速、准确地发现生产线的瓶颈工序。对生产线的平衡分析、改善和设计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成功的音乐表演对艺术家本人提出了这样的课题: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文化底蕴的积累、对生活的认知程度、对情感的敏感体验等.其中,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及对音乐诸要素的构成因素的把握与运用,对音乐表演艺术风格的形成以及表演的优劣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垮掉一代的精神探索与《在路上》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发生在20世纪中期的美国垮掉派运动挑战由冷战狂热与清教传统共同创造的高压社会和主流文化.垮掉一代在本质上是叛逆者和探索者.这场运动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对压抑人性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叛逆和探寻新的信仰、探寻如何在现代世界维护和发展人性所做的精神探索.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最全面地表现了垮掉一代的生活方式和最深刻地探索他们不懈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揭示了他们身上的弱点,可以说是垮掉派运动发展的"启示录".  相似文献   
17.
金斯伯格是美国"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的代表诗人.他的代表作品<嚎叫>,以其激动人心的魅力被世人传送.<嚎叫>问世后,由于它思想"偏激",语言粗俗,曾被指控为"淫猥"而受到审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到<嚎叫>是一篇精湛的艺术品.更是一篇流利的战斗檄文.本文主要从社会历史文化价值、创作风格、写作手法以及促进中美文化交流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嚎叫>的文化效果,并揭示了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旨在以辩证的态度接受<嚎叫>,借鉴诗文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国梦"是美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美国历代作家都记述了人们的寻梦历程.克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也探索了二战后的年轻人对美国梦的追寻.尤其是以迪安·莫里亚蒂为代表的"垮掉的一代"对新美国梦的追寻和探索.从他们的寻梦历程,我们体会到"垮掉的一代"在精神领域的探索和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