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5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教育   2273篇
科学研究   92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593篇
综合类   801篇
信息传播   26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419篇
  2013年   421篇
  2012年   573篇
  2011年   529篇
  2010年   430篇
  2009年   352篇
  2008年   393篇
  2007年   462篇
  2006年   365篇
  2005年   309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从团队绩效管理流程的角度出发,利用“投入—过程—产出”模型,全面探讨了影响团队绩效的各种因素,并指出团队高绩效的产生过程不是一个单项的流程,而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52.
知识团队已成为高校图书馆科研活动的一种重要参与形态.通过剖析成功案例论证其卓越的知识组合优势.  相似文献   
153.
许朝渊 《高教论坛》2007,(1):140-14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目标,建设“平安校园”,是我国近几年教育系统、各大专院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加强校卫队的建设和管理,将有助于加快“平安校园”创建。  相似文献   
154.
精品课程建设与一流教师队伍培养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教师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因素。一门课程之所以能够成为精品,关键在于它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精品课程的“一流性”与“示范性”定位,又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善于把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在建设精品课程中寻求打造高水平教师团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5.
基于北京冬奥会视域下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推动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研究基于我国冰雪运动发展推进的意义与策略,通过对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现状的分析,探寻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和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对我国冰雪运动的积极影响,进而从服务全民健身国家战略需要,推动冰雪产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诠释了发展冰雪运动的意义,最后从发挥政府政策驱动作用、实现南北场地相对均衡、探索冰雪人才培养机制三个方面,提出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6.
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法系统研究了北京居民体育参与现状和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为:北京市民体育参与率比较高,但是参与的质量不高,经常锻炼人数比例不高;居民体育参与程度和家庭健身氛围、家人对体育参与的支持、对健身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健身知识的掌握程度成正相关,而受教育程度以及收入均和体育参与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7.
摘要:从训练学的角度调查研究影响高校高水平游泳队女运动员成绩的主要因素,以寻求更适合高校女游泳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对进一步探索高校游泳训练规律,促进高校游泳运动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及访谈法对高校高水平游泳队部分女运动员的训练进行调查研究,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成绩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女运动员进入高校后成绩下降较为普遍。节假日的训练、女生特殊的生理、心理变化、科学化训练、运动素质下降和训练量的减少是影响女运动员成绩的5大类主要因素。研究认为:学校应考虑对运动员和教练员给予更多的政策激励。教练员要在科学化训练方面实施一些应对措施以保障训练的质量,并多鼓励运动员、激发她们的训练热情,使其能够主动训练、创造佳绩。  相似文献   
158.
以闽西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的草根体育组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乡村精英与农村草根体育组织的内涵、乡村精英在农村草根体育组织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乡村精英参与下农村草根体育组织建设面临的困境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精英参与农村草根体育组织建设的实践路径:加强对乡村精英的培训工作,鼓励其参与组织建设,提高组织服务的专业化水平;重视乡村精英人才队伍建设,扩大组织的参与网络;发挥精英的组织主导作用,拓宽组织的筹资渠道;完善组织规章制度的建设,规范精英权力运行;重视精英的社会互动,提升组织的发展活力.旨在发挥乡村精英的积极作用,促进农村草根体育组织及农村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9.
摘要:近些年来,团队成员关系变化对团队冲突影响越来越多,相关问题也得到了学者们的热切关注。体育团队作为较为特殊的团队形式具有与常规团队区别的差异特征,团队成员关系与团队冲突的关系更加值得深入探讨。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团队成员关系的阐述,解释成员关系特征对团队冲突的影响,由此找到合理激发任务冲突、控制关系冲突和任务冲突向关系冲突转化的办法,为提升体育团队绩效提供支持。为此,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沈阳体育学院板球院队为测量对象,研究了体育院校高水平运动队成员关系对对团队冲突的影响。通过研究,结果表明:1)体育院校高水平运动团队成员关系深刻影响着团队冲突,一般说来,团队成员关系越亲密,团队冲突就越少;2)团队成员工具性关系对团队冲突没有影响;3)团队成员情感关系对冲突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成员关系越亲密,团队冲突就越少;4)关键事件通过影响团队成员关系来深刻影响团队冲突。  相似文献   
160.
In recent years, a small but growing body of scholarship has emerged on the category of the Chinese art district, particularly its institutionalisation amidst twenty-first century creative industries polices. Such research presents important stories of Chinese artists’ negotiations with urban and political authority, thus nuancing paradigms for the comprehension of political work within contemporary China. This current article contributes to this growing research area by considering the spatial conditions for these socio-spatial categories’ emergence, namely, the urban structures in which they first took shape in 1990s Beijing. First occupying traditional villages (cunzi) and later ex-socialist work units (danwei), these arts colonies appropriated existing communal architecture, and turned their designs and physical buildings to their own communal ends. Importantly, these sites were made available by the dramatic re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and in this sense these occupations were limited to the temporal realm. To describe the nature of occupations, and their eventual impact upon the shape of the city,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category of “the temporal pocket”: a cellular and temporary inhabitance, defined by the shared investments of its participants, and one that is both discrete (in the sense of its spaces) and discreet (in the sense that this can be understood as a non-oppositional politics). The article is informed by spatial and cultural theory, literature on Chinese urban planning and art history, as well as primary documents (such as documentaries, art works and archival material) and interviews conducted by the researcher in Beij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