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02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论长城之地理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防御工程 ,是划分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人文界线 ,但它同时也是重要的自然界线。决定长城位置的诸多环境与生态因子 ,中有气候、气候变迁、地形、水源以及人类的生产活动等。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具体考察了处于长城文化带,在历史上具有独特性的板升社会的发展历程,即其建立、规模、分布及内部组织结构、防卫等,力图展现板升社会的丰富内涵及其变化,深入分析它全面、深远的意义。板升所处的土默川地区虽属农牧交错带,但它在明代中后期也就是板升出现的时代处于蒙古游牧民族的统治之下,不同于以往南北拉锯的形式,也不同于辽金元以入主中原的身份对其统治的形式。前人的研究忽略了这一特殊性。本人希望在人们对长城文化带的整体认识上,通过对板升社会的研究来弥补以往对这样一个特殊类型的长城文化带研究的忽视,以期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03.
重点介绍毛秀才的生物学特性、种苗培育、栽培技术、生长表现和药材性状的相关情况,并从良种选育和栽培技术方面为毛秀才的开发利用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104.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这部短篇小说一直受到学术界的热议和探讨,可以堪称为意识流小说的典范。文章基于语言象似性表征层面对小说文本展开细致分析,揭示这部小说的主要意识流文体特征,即内心独白、时间蒙太奇以及视角转换,力求以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为小说读者开启《墙上的斑点》的一段意识流之旅。  相似文献   
105.
斑岩型铜钼矿是我国重要的铜钼矿床类型。车户沟斑岩型铜钼矿处于华北地台北缘边缘隆起带,且恰位于赤峰—开源深大断裂在赤峰段向北突出的弧形的顶部。赋矿主岩为花岗斑岩、正常斑岩、隐爆角砾岩,分布广泛,矿体是否富集与蚀变关系密切,主要富矿体是经过二次富集作用的隐爆角砾岩;矿区主要蚀变类型有硅化、钾长石化、白云母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矿石结构有浸染状构造、脉状结构、胶结角砾状结构、团块状构造。本文通过现有地质资料,结合野外地质观察,分析了围岩蚀变特征,探讨了蚀变与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6.
战国秦长城是中国古代修筑最早的长城之一,反映了秦国军事家深谋远虑的军事思想,折射出农业文明与牧业文明的区别和联系,对民族融合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战国秦长城也是一条自然地理环境分界线,农业和牧业在这一地带交错发展,互相促进,对北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确认铜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确认苗疆,就是确认十三布政,就是确认蚩尤文化,就是确认南长城。通过确认可以得到铜仁的历史直通史前史,直通华夏民族炎、黄、蚩尤三大始祖,直通华夏的母文化,直通人类的文化基因库,这就还原了铜仁历史的本来面目,复兴铜仁的史前价值和史前地位,这对铜仁在当代的崛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8.
"自元小说"是"元小说"的种概念,是指一部小说以自身为叙事对象。先锋派作家马原的小说《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即是自元小说。自元小说的自指性特点,决定其叙事语式以自述式话语(即非引语型话语)为主,以叙事学理论为基础,考察作者、叙述者、故事角色、评论者以及读者间关系的交互性,同时关注叙事文本结构的层级性。  相似文献   
109.
弗罗斯特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最有名望、最受人爱戴的诗人。他的诗给人的感觉是浅显易懂,易于理解,但其中却饱含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深沉思考,并融入了诗人对人类困境的深切关怀。他的诗《修墙》正是这一真切关注、深切关怀的代表作。研读分析《修墙》,我们能深刻理解诗人是如何寓深刻于朴素的语言之间,把自然作为一种隐喻来阐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引发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的。  相似文献   
110.
如果把历史上的东北分为二个文化区域的话,南北的分界线就在松辽分水岭。燕国、秦朝、汉朝、明朝都修长城,长城成为南北文化区域的界限,而长城就在松辽分水岭上;辽、金、元时期不修长城,实际上南北文化区域的界限也在松辽分水岭上。什么原因导致修长城和不修长城南北文化区域的界限都在松辽分水岭上?地理环境是个重要因素。因为松辽分水岭南部的人口主要为移民,来自中原的移民要寻找与家乡相似的环境,而松辽分水岭以南恰好符合这个条件。同时社会因素,来自南部的人口压力和北部部族力量的"顶托"也是维持这条分界的重要原因。清朝中期,来自南部压力加大,来自北部部族"顶托"力量的消失,移民向北推进,东北文化区域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