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153篇 |
免费 | 225篇 |
国内免费 | 173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10478篇 |
科学研究 | 1172篇 |
体育 | 1306篇 |
综合类 | 1113篇 |
文化理论 | 3篇 |
信息传播 | 47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篇 |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62篇 |
2021年 | 117篇 |
2020年 | 140篇 |
2019年 | 115篇 |
2018年 | 57篇 |
2017年 | 65篇 |
2016年 | 91篇 |
2015年 | 230篇 |
2014年 | 723篇 |
2013年 | 600篇 |
2012年 | 922篇 |
2011年 | 1064篇 |
2010年 | 823篇 |
2009年 | 821篇 |
2008年 | 966篇 |
2007年 | 1236篇 |
2006年 | 1265篇 |
2005年 | 1035篇 |
2004年 | 959篇 |
2003年 | 820篇 |
2002年 | 714篇 |
2001年 | 574篇 |
2000年 | 337篇 |
1999年 | 191篇 |
1998年 | 91篇 |
1997年 | 109篇 |
1996年 | 87篇 |
1995年 | 69篇 |
1994年 | 58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29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8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大学的文化功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均富 《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12)
大学的文化功能体现在文化的选择、传递和创新上。大学同其它社会组织一道,共同与文化体系发生相互作用。大学对文化发生影响的作用,将会随社会发展而越来越得到加强。大学\"文化\"应该定位在知识、信仰、艺术以及道德、法律、习俗等社会规范的精神层面含义上。 相似文献
103.
赵英希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18(1):16-24
今本《周易》卦序的编纂,是以“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这两张图重叠成的“合图”为主要依据,运用多种象数方法,特别是“卦气”学说,通过“三十六卦”的结构形式,用以演示乾坤一元的宇宙周天运动过程,说明日明系统的平衡态被彻底破坏之后地球重新整合的必然性和人类明发展的周期性的大自然法则。 相似文献
104.
马晓燕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9(2):90-92
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指双语者在同一或不同话轮中,对两种语言进行交替使用的双语现象或双语言语行为。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和探讨大学生口语汉英语码转换现象,进一步证实了有关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的相关理论,并对其进行了总结和归类,以期对语码转换社会功能的理论框架有所完善。 相似文献
105.
具体阐述了教育职能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体现,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实施现状,并针对实际问题对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强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评价功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评价本质的外在表现,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评价作用的发挥。规范功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评价的一种重要功能,它主要通过课程建设、教育行为和学习行为三个方面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7.
108.
加强校企文化互融,提高职业指导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庆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3(1):21-24,91
目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存在着就业岗位竞争激烈,或就业岗位不对口,频繁跳槽等现象,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企业的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认识,缺乏企业适应性。对高职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进行有效性研究,对校企文化互融在高职职业指导中的作用分析,认为教育理念、教师素质、教育环境对高职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尤为重要。高职学校应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搭建校企文化互融的多种教育教学平台,使校企深度融合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内化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感知和适应。将职业指导贯穿于校企文化互融环境下的学生整个的学习过程,提升毕业生的从业竞争力,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稳定率。 相似文献
109.
采用水平集方法描述结构的拓扑及其变化,使用紧支径向基函数对计算区域的水平集进行插值以得到参数化的水平集方法。针对给定体积约束下结构最小柔度的拓扑优化问题,推导了目标函数对插值系数的灵敏度及拓扑优化的迭代格式,数值计算表明,使用该方法进行结构拓扑优化得到的结果边界形状光滑连续且计算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0.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和最关键的动力源,而国内经济增长过于依靠出口拉动和外资,如何激活居民的消费需求、加快居民的消费升级意义重大。论文基于消费者有限理性的基本假设,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运用前景理论研究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扩大的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扩大居民消费的当务之急是稳定价格、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