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658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40篇
信息传播   3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对班固与颜师古所处时代及立场加以综合分析,并通过对“广川国”沿革的准确爬梳,得出《汉书·地理志》中关于“景帝二年为广川国”的论断无疑是正确的,而后半句“宣帝甘露三年复故”实应为“甘露四年”。  相似文献   
22.
刘辰 《出版科学》2007,15(4):88-90,94
自1993年至今,蔡学俭全心投入《出版科学》工作。对编辑工作的热爱是蔡老先生“乐而忘老之已至”的精神源头。  相似文献   
23.
清代目录学领域的卓越代表人物-章学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亚敏 《图书馆论坛》2003,23(3):145-146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毕生致力于讲学、著述和纂修史志。他以“经世致用”作为治学准则,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到方法全面发展了我国古代目录学说。他提出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目录学宗旨,以及“以书类人”、“互著与别裁”、“韵编与索引”诸法,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24.
蔡锷的人格是崇高的、伟大的,他不依附干权势,不拜倒干金钱,不做困苦的奴隶,也不怕死亡的威胁,他只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亲情,忠于真理和正义。一定的文化氛围,是蔡锷崇高人格形成的沃土;蔡锷主动顺应时代潮流,不断与时俱进,既志存高远,又严于律己,是他崇高人格形成的根本原因。蔡锷崇高人格的形成给我们理想人格的塑造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5.
本文着力探讨蔡元培对中庸之道的理解。蔡元培认为,中庸之道具有中华民族性,三民主义是中庸之道在新时代的运用;作为一种思想方法,中庸之道运用在学术文化上就是兼容并包,中西文化可以融合。  相似文献   
26.
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最初两年时间里,蔡元培对于大学的体认,重在实际行动而非文字建构.他一上任就表示要把北大建成研究高深学问的大学,这也得到了北大师生的认可与支持.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刊出有关改良图书馆、组织进德会等报道,向各方传达出了北大正在发生的转变.蔡元培对北大校风与学风的重塑,使得北大由官僚养成所逐渐转变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锋,初步完成了朝向现代意义的大学的转变,也为迎接此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27.
情感具有明显的个体性,船山在诗学中强调作为个人的独特性,并以此作为衡量诗歌的重要标准之一,反对门庭,反对门户。情、才之间存在分立与一致的两种关系,船山诗学中对情与己、才的分析,是为了突出情的感性、个体性、差异性。差异性必然会导致多变性,所以必须对情进行制约和规范。  相似文献   
28.
《墨经》现存版本缺佚、讹误处颇多,诸家注释《墨经》者几乎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不辩字音,强为通假,随意增、删、改字,不明语境等方面。《墨经》研究应尊重原文本,尊重历史,尊重语言内在的规律。  相似文献   
29.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诞生之初是以和乐的形式存在流传的,正所谓风雅兴寄,弦歌鼓舞。从对《诗经》的研究成果中我们可以看到《诗经》的音乐美不仅仅表现在风、雅、颂的乐调方面,同时在礼乐教化、文学语言的形式,以及由此表现出的音乐曲式方面都有巨大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0.
本文以安乐哲、郝大维所译《道德经》为例,阐释哲学视域下的典籍英译研究. 首先,把《道德经》置于中国自然宇宙观的大背景中,以德与道的点域理论来解读道家的关联宇宙观,以把握哲学性典籍的本质属性. 其次,从关联宇宙观和过程哲学角度解读《道德经》的文本,并对其关键术语英译进行阐释,诸如"道""德""天""无为"等. 最后基于译文文本揭示安乐哲的典籍英译观,包括"语言群"概念的提出,动名词的运用、类比在哲学和文化翻译中的运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