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聂俊 《海外英语》2012,(5):205-206,226
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1871-1945)的《嘉莉妹妹》(Sister Carrie,1990)和老舍(1899-1966)的《骆驼祥子》(1936)这两部经典小说都对这20世纪初期到中期的城市化期间人物生存模式进行了冷静的观察。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城市化进程中来自乡土主人公的命运,还写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和问题。比较一下100多年前的美国和20世纪的中国,不难看出它们的时代背景竟然是如此的相似,而小说中揭露的人物生存模式都体现了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过渡时期小人物的艰难命运。小说中关于主人公在城市求存模式的探讨,同样对当今的中国城市化进程有一定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荆棘鸟》中克利里家族三代女性以不同策略抗拒"母性神话"对于女性生存的精神束缚,解构了男权制社会关于男性永恒在场的神话。小说试图建构一种超越性别身份之上的中性生存状态,以消解两性间中心与边缘的二元对峙;在自我否定之后,作家为追求和谐生存的现代人指出了更具现实性的归"家"之路:从德罗海达到伦敦、从边缘到中心。  相似文献   
13.
焦敬华 《科教文汇》2012,(32):65-66
作为1930年北京唯一一份综合性文艺期刊,《骆驼草》周刊独特的文学品格主要体现在:精英文化的办刊理念,集中系统展现自由文艺观的个人专栏,集著者、编者、发行者于一体的编辑模式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陆梅华 《海外英语》2014,(15):180-181,183
The Thorn Birds and Scarlet Letter both explore the theme of love and religion, and both show the skilful use of imagism and symbolism. This essay analyzes the common images of the two novels and compares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方法,对蒙古族驼球运动的发展历史及蕴含的文化价值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主要结论:驼球文化的兴盛与内蒙古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蒙古族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同时驼球文化所蕴含的文化意蕴与价值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简析《骆驼祥子》中的两个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的名作《骆驼祥子》所塑造的两位女性形象 ,虽然出身不同 ,追求不同 ,但最终同样沦落为旧社会的牺牲品 ,反映了旧社会妇女的共同命运 ,进而痛斥了旧社会对她们的摧残与毁灭  相似文献   
17.
《骆驼祥子》中祥子失败的原因不在于个人主义,而是传统文化的内在制约所造成的。祥子置身于漠视个体生命价值的传统文化中,致使祥子追求个人独立的理想缺乏现实的社会环境。当祥子把自身独立的全部希望寄托在自己的身体上时,作为个体独立表征的身体和作为实现理想工具的身体之间必然处在一种分裂状态,因而祥子的失败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8.
介绍周作人因其文名而长期被忽略的在编辑出版领域的贡献,对其前期重要的期刊编辑活动作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并探察世界观、人生观的改变对其文学创作及编辑行为转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巴黎圣母院》、《红字》、《荆棘鸟》三部小说都写到了神职人员的爱情,写出了“人性”与“神性”的冲突,其中《巴黎圣母院》重在描写追求“人性”的过程中对“人性”的扭曲;《红字》侧重表现内心处境与外在处境的抗争中“人性”的戕害与毁灭;而《荆棘鸟》所展示的则是抗争胜利后结局的失败,但在充满悲剧的追求中所表现的无所顾忌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令人振奋,使人的形象变得崇高伟大起来,从而赋予了宗教禁欲主义背景下的爱情悲剧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如果我们翻过西方文学史就会发现,《圣经》的题材和典故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都有着巨大而持久的影响。除了其自身的文学价值以外,它为西方文学的类型、形式及叙事等方面都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范式和诸多丰富的素材。文学与《圣经》的连接作为西方文学发展进程的一条主线延伸至今,并没有因宗教中的信仰危机和文学的现代化而自然中断。20世纪的西方小说继承了这一点,《圣经》情结依然是许多作家写作的渊源、是许多作品内在底蕴的基本构成,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就是这样一部作品。文章将从结构象征、人物原型、爱欲禁忌三方面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