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教育   43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沧州武术具有浓郁的华夏民族审美特色,也表现出博大繁复、刚健厚重、独特奇绝的地域风格.沧州武术的审美特质使其具有重要的美育功能,在当下传统武术大众化、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其审美价值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武术是沧州独特的地域文化载体,是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也是彰显沧州城市魅力的靓丽名片。如何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很好地融入武术文化元素,营造个性化城市,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沧州武术与城市文化建设相结合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是多方面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就如何在城市文化建设中融入武术文化元素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3.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沧州武术谚语。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思维、认知工具,可以帮助人们利用已知的事物来理解未知的事物。隐喻是武术技能形成、发展和传播的重要认知工具,使我们透过那些可感可知的形式,完成对武术精髓的深刻把握。在沧州武术谚语中,隐喻思维的渗透无处不在,并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具象性、局部性、多样性、经验性。  相似文献   
44.
沧州武术谚语是沧州武术文化遗产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它用简练生动的语言形式阐述深奥的武术思想,描述复杂的武术动作,归纳精辟的武术要领,是习武者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从语义内容看,主要分为武德、苦恒、器械、拳理、技法、战略、养生等七种类型。  相似文献   
45.
文化是一个多维且复杂的概念,是人与特定地理环境相互塑造与建构的产物。以河北沧州地区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品种繁多的传统武术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对于它发展、流变过程、武术文化生态构建样态的历时维与共时维的考察,系统呈现其传统武术文化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该文化系统形成的客观条件与主观动力。  相似文献   
46.
沧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沧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应该突出沧州地方特色,充分发挥毗邻京津的优势,利用京津的人才优势、资金资源和管理模式,加快产业整合,从而拉动沧州文化产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47.
通过分析河北沧州方言中"X得要死"的句法功能和语义特点,发现在河北沧州方言中"X得要死"有两种解释:一是表示生命要结束了;二是表示一种极限程度达到人们无法忍受的状态。表示第二种意义的固定格式始于明朝,其语法化过程在清朝完成。  相似文献   
48.
《沧州戴氏族人钩沉》一书是以《戴氏族谱》为蓝本,整理出的一部家族文化著述。其价值不仅在于点校功力,更在于其从移民史、遗传学及地方教育史、建筑史、学术史等方方面面诠释着家族在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明初的河间府,即今沧州一带确实称得上是一个移民社会。明初是沧州社会秩序重建的关键时期,大量军功家族参与了沧州当时的社会重建,成为社会主导力量。发展到清代,科举制度更加成熟,沧州地方社会主导力量慢慢由军功家族变为了科举型文化家族。这种转变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0.
沧州地区自古就有传授、研究《诗经》的优良传统,尤其是西汉初四家诗之一的韩诗、毛诗的传授以及隋唐时期刘炫的《诗经》研究著作被收入孔颖达《毛诗正义》,分别形成了《诗经》研究史上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里程碑。先贤遗留下来的珍贵而丰厚的《诗经》文化遗产,值得今人传承延续、发扬光大,并以此为契机促进沧州地区的区域经济、文化事业、旅游事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