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51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01.
《押沙龙,押沙龙!》中英雄形象的变身富有隐喻色彩.单枪匹马超人型的传统英雄被解说为毫无意义的戏谑英雄.这种英雄主义带来的怀旧与怨愤,导致了典型的未老先衰症.对南方英雄主义的祭杀,源于福克纳对现代生命潜在矛盾的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102.
《天龙八部》中的萧峰之所以能成为众多人心目中的英雄象征,不外与两方面因素有关,一是作所精心塑造出的主人公形象的个性特征,一是作所刻意在主人公独的身世经历里制造的色彩复杂的矛盾冲突。而这两又是作在商业化的写作立场下简单地拼凑在一起的,不但无法融为一体,反而互相对抗。  相似文献   
103.
《水浒传》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几乎是不正常的.如果说对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的"淫妇"形象进行刻画是一种丑化的话,那么它对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所做的"男性化"的描绘同样是一种丑化.  相似文献   
104.
孔乙己仅是小说中的一个次要人物,"我"才是真正的主人公.鲁迅让少年的"我"作为亲历者,让成年的"我"作为叙述者、评判者,三者合而为一,共同担负传达小说主旨的任务.鲁迅通过"我"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微妙的情感和批判的态度,暗示了传统文化对自身的解构与重建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5.
《三国演义》对曹操总体上持贬诋态度,但对其文治武功和诗文风采并非一概斥责。本文试图通过审阅作品对曹操文化活动的零星描绘,结合有关史载的考察,揭示《三国演义》中"奸雄"形象的另一面——文化功臣的风采。  相似文献   
106.
拜伦是浪漫主义运动的倡导者和重要代表。创造了拜伦式的英雄是拜伦诗作的一个重要成就。拜伦的作品中,《堂磺》是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最成熟的。爱倩描写在这部长诗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海蒂与堂磺的爱情是最亮丽的一笔。海蒂不仅美貌超群,而且敢爱敢恨,勇于牺牲,是拜伦式英雄的一个典型代表。通过对这个形象的分析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拜伦的精神情感。  相似文献   
107.
商品的推介已由传统的硬推销发展为广告叙事;广告叙事的原型来自于性叙事;性叙事又派生出英雄叙事与美人叙事;在世俗化的现代社会,它又演变成各种成功人士、明星叙事,其精神光芒早已无存.  相似文献   
108.
宋明时期的书院教育对社会文化产生过一定的推动作用,后期的书院教育则流于空虚无用之痼疾。明清之际的的实学思想家颜元,基于反理学的实学立场,彻底转换了宋明书院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内圣外王的豪杰理念,对传统的书院教育进行改革。颜元致力于豪杰人才的培养,讲求事物之学,提倡习行和主动。其书院教育蕴含着丰富的实学思想,对后世教育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9.
严歌苓作品以隔岸审视的姿态和视角观看中国现代史,展示出东西方文化交融和碰撞的华丽光彩。本文以饥饿、集体、英雄与爱为视角,阐述严歌苓作品独特的“后革命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10.
20世纪90年代军事学创作呈现出明显的落潮态势,但是,作为它重要组成部分的革命历史战争小说创作并没停滞。一些作家在英雄性、战争与人道主义及艺术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表现为:英雄性表现方式和显现场所的转换;英雄的世俗性因素的开掘;承载人道主义思索对象的变化及哲学意味的探索;纪实性的强化等。最终使此类创作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当代军事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