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56篇
  免费   484篇
  国内免费   413篇
教育   16193篇
科学研究   2642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3115篇
综合类   1594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78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230篇
  2021年   573篇
  2020年   624篇
  2019年   372篇
  2018年   309篇
  2017年   331篇
  2016年   364篇
  2015年   626篇
  2014年   1511篇
  2013年   1832篇
  2012年   1748篇
  2011年   1833篇
  2010年   1383篇
  2009年   1282篇
  2008年   1523篇
  2007年   1812篇
  2006年   1583篇
  2005年   1359篇
  2004年   1181篇
  2003年   985篇
  2002年   867篇
  2001年   686篇
  2000年   392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41.
Knowing is an enacted, communicated process that is difficult to observe, let alone manage, in organizations.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CoPs) offer a productive solution for improving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but the communicative processes that enact CoPs have not been explored, leaving CoPs as an organizational black box. This research extends CoP theory as a means to determine the presence of a CoP and distinguish between various CoPs, and as a practical means to evaluate the communicative processes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oPs enact the communicative nature of knowing through the elements of mutual engagement, negotiation of a joint enterprise, and shared repertoire. Specifically, two groups of volunteers are examined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participation,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s in order to explore CoP theory as a dynamic system for examining and evaluating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42.
The publication activity of Russian and Belarussian scientists, the degree of reflection of their papers in Scopus databases, and the data on the citation of Belarussian authors in the works of other researcher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3.
本文以我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专业课程的教学相整合的尝试为案例,阐述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设计、实施步骤,评价了教学效果,分析了课程整合教学实践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些建议.其目的是为信息素养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4.
当前的图书馆学本科教育需要特别注重贯彻实用性原则,要加大专业本科教育实践能力培养,这是本着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负责的原则所提出的.图书馆学专业本科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同时是振兴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支持图书馆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45.
本文从用户利用的角度,以广州"教育E时代"主题资源库检索系统为例,通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抽样问卷调查和重点用户访谈等方式,全面评价教学资源库各项指标性能。针对用户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相应提出了增加本地资源、优化分类体系和数据存储格式、优化检索窗口设计、简化检索界面、增强系统交互性等策略。  相似文献   
146.
《文献(信息)检索》课案例教学法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案例教学法是《文献检索》课实践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业务能力等均有较明显的效果。但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某些局限性,须通过精选案例、处理数学矛盾、妥善安排时间等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147.
文章认为,过去图书馆法一度陷入停顿,重要原因之一是对法律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和相关问题的研究不够。而对国外业已颁布的图书馆法律文本的系统搜集与翻译,对国外图书馆法背景与效果的实证性研究,对图书馆法将要涉及的关系事业莓展全局的重要问题和基本制度的研究,是目前迫切需要以高质晕研究成果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8.
高校图书馆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黄雪雄 《图书馆论坛》2006,26(1):204-206
分析了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存在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从实行人性化管理、利用高校图书馆的人文氛围、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和开设人文讲座等方面提出了利用高校图书馆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9.
科学技术活动的指标、数学模型等问题是一个讨论多年而未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科学技术活动的投入产出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指标系列;并从科学技术投入产出的一因一果关系、多因一果关系、多因多果关系、线性与非线性关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及定义定理;最后,根据这些定义定理,提出了科学技术发展在正常时期 (继承发展时期)和非常时期(转化、革命时期)的有关推论。  相似文献   
150.
把《科学技术发展的数学原理》和《科学技术研究业经济学原理》两书的新观点进行归类述评,包括作者提出的科技发展因果性规律、科技纵向发展规律、科技结构演化规律、科技活动效益变化规律四个方面。最后就该论著的基本特点与总体价值上从创新性、系统性、量化性、实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