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83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6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潮汕侨批记载着有关潮汕大地与海外世界各地的许多宝贵历史资料,是研究近现代华侨史、金融史、邮政史、海外交通史、国际关系史等的珍贵档案文献。侨批文献著录应遵循客观著录原则、完整著录原则、关联著录原则、批封结合内信著录原则,著录项目包括列字编号、收批地址、收批人、批款、寄批人信息、写批日期、内信、邮路。目前潮汕侨批文献著录工作正在起步中,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实践。  相似文献   
22.
在当前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前提下,方言地区的学生面临着学习普通话中的一个硬伤:方言。方言给交际带来不便,为了克服方言给交际带来的隔阂,就要有沟通各种方言的共同语言存在。因此推广普通话应是一项长期而深入的工作。文章将从方言地区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现状入手,从而找出一些普通话教学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23.
红古口音只有2个单字调,阴平、阳平、去声合为一个调,上声为一个调。本文详细考察了红古话二字组连读变调情况,得出如下判断:红古话原有三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在此基础上,平声与去声合并;上声则保留了一个独立的调类,从而形成两个了两个单字调。  相似文献   
24.
费县(刘庄)方言单字调的实验调值为阴平调低平升[224],阳平调高弯降[552],上声调高升[45],去声调低凹[423],其声调格局体现了高调与低调搭配,升调、降调和曲折调不同调形在空间中均匀分布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费县(刘庄)方言声调的实验调值与传统调值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别,而时长与调形之间有显著的对应关系.费县(刘庄)方言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声调现象——作为低调伴随特征的嘎裂声和僵声以及羡余成分.  相似文献   
25.
英歌舞仅流传于潮汕地区,它集潮汕民间体育运动、舞蹈音乐、艺术、表演于一体,既能自娱自乐,又具有充满地方特色的形态美、情态美和意态美,是值得传承和保护的传统休闲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26.
"来~"是吴方言常见结构,北吴语桐庐方言中的"来汉""来里"可兼做动词、介词和助词。从方言内部看,两者在指示位置、表示时态意义和后接地点名词时呈对称分布;从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看,两者与动词的搭配情况与现代汉语的"在"和"着"有所不同。对该结构的特征归纳与语感调查,将在应用层面有助于《桐庐方言志》(1992)的讨论与修订。  相似文献   
27.
清人王树枏的《畿辅方言》是清末民初一部记载河北古代方言的辞书,在汉语方言学史和词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王氏以声音通训诂,运用"因声求义"训诂原理进行字、词诠解的方法,在传统语言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8.
扬雄的《方言》所记录的古代口语有不少在现代偃师话中依然使用,虽然其中的一些词在语言和语义上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但仍保留了非常明显的古语词痕迹。本文通过对这些古语词进行追源性分析,力求为研究汉语方言历时性演变规律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9.
大埔客家话中有一个虚词"撇",颇具方言特色。它主要是表"完成"义,在功能上与普通话"掉""了"很接近:可以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完成、动作的结果;也可以用在形容词后面表示事态性状发生非正常变化。在此详细分析了"撇"的语法功能、分布、性质等。  相似文献   
30.
潮汕方言歌谣,是指流行于广东省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及海丰中部一带以潮汕方言为载体的一种民间口头文学。在845首潮汕歌谣的封闭研究对象中,使用最广泛的辞格依次是重叠、起兴、顶针、比喻、对比、铺排、比拟和夸张。起兴、比喻和比拟三种辞格共使用785处,使歌谣平添语音上的声律美、情感上的内敛美和形象上的表现力;运用对比、铺排、顶真的歌谣近500首,使歌谣语势连贯,语气连绵,结构严密,整齐匀称,达到语言均衡的美感;600多首歌谣运用了重叠,使歌谣凸显了强化语意和主题、增强音律和乐感;夸张辞格的巧妙使用,增强了歌谣表现生活的张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