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4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水文信息的提取对建立数字流域、水文分析、构建分布式水文模型有着重要的意义。以池州市为例,采用ASTER GDEM为数据源,探讨如何利用ArcGIS软件的水文分析模块Hydrology进行水文信息的提取,包括洼地填充、水流方向计算、水流累积量计算、河网提取等。利用GoogleMap的水体数据对提取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DEM提取的河网与实际基本吻合,运用此方法能够快速、高效、准确的获取研究区域水文信息,能为池州市环境数据库的构建以及河流整治、城市规划、环保等工作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照和依据。  相似文献   
22.
卢纶几首诗的题注有“至德”,这一直被人认作年号;由此引起对卢纶生年及诗意的误解。本文提出至德不是年号而是地名;它与池州乃至鄱阳(饶州)都有关系。文章结合这些地名的考证讨论了卢纶的生平,并对其作品作出了更准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23.
唐代状元颜标,一向被认为是被主考官"误点"的,相关资料甚少。通过新找到的几条资料对颜标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补充与修正。颜标为河南县人,虽然寒素,但也不是平民;虽为"误点",却颇有作为;他升迁较快,曾任侍御史、朝议郎、池州节度使兼池州刺史、饶州节度使兼饶州刺史等职。于大中十年(856年)娶家世显赫的阳平路氏为妻,妻亡,亲写亲书墓志铭。乾符五年(878年)二月在黄巢起义军的猛攻下中坚守饶州,城陷死之。  相似文献   
24.
池州区域蕴藏着丰富而又厚重的地方性文化,表现在古傩文化、佛教文化、目连戏文化、诗文化等方面。它们极具个性特色又折射出传统文化的共性特征,有着极高的史实性、文化性、旅游性等方面的教学价值。将池州区域文化引进社区性高校的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且也有利于地方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25.
至目前为止,尚未见学术界对罗隐这位唐才子寓居池州六七年的史实,进行系统而具体地追踪和研究。近年来,笔者在广觅文献和实地调查基础上,对罗隐寓居池州的起止年份、寓居的因缘和机遇、罗隐对池州人和池州山水的深情恋眷,以及他在池州对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等等,一一进行钩沉、考证和论述。  相似文献   
26.
开征物业税对房地产市场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可以有效抑制投资性需求,但难以实现降低房价。针对池州市而言,开征物业税对池州楼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能是一记重击;对于普通住房者来说可能是利好消息;对于开发商而言可谓"利弊共存";对于金融业来说可使金融系统摆脱房地产泡沫的冲击。  相似文献   
27.
李白于天宝十二年至天宝十四年先后多次到池州(当时的秋浦县),写下大量诗作,其中《秋浦歌》十七首最为著名。文章通过对《秋浦歌》及李白池州系列诗作的解读,探讨李白在池州逗留时间之久的原因,以及李白当时的精神状态和诗歌的基本风貌。  相似文献   
28.
学科专业建设是高校的教学基本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核心和关键。池州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应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厘清学科专业建设思路,充分发挥师范性、地方性和应用性特色,合理制定学科专业发展总体规划,着力完善学科专业结构,巩固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切实加强应用性科学研究,努力提升专业层次,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以及特色科研、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与地方开展广泛的合作共建,形成共赢,进一步彰显学院应用性本科的特色。  相似文献   
29.
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自唐宋以来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教育组织形式。池州是安徽最早建有书院,也是书院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池州书院,兴起于南宋,昌盛于明清,终止于清末,历时近千年。池州书院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很多特点,促进了区域文化的发展,为池州获得“千载诗人地”创造了良好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30.
人们对书院的界定直接影响着一地书院数量的考证。池州历史上一切真实存在过的书院,无论其官办或是私办,抑或是个人隐居读书之处,对池州区域文化均产生较大影响,也为池州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