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652篇
科学研究   16篇
体育   50篇
综合类   50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兴象”组合成词最早见于唐代贾公彦的《周礼注疏》,但作为一个诗学范畴,却是由殷璠首次拈出。贾殷二氏的“兴象”说具有本质上的不同。殷璠的“兴象”指的是兴中之象,它首先是指审美兴发状态下的取象,同时亦指作品显现出的一种言尽意余的美学意味。殷璠“兴象”说的最大意义在于沟通了整个文学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72.
论文力图从自我叙事话语与意义再生产的角度重读潘军故事新编小说《重瞳》,同时反过来,也从重读过程中探寻"形式的内容"何以成立并操作。论文结构如下:一、故事新编传统与自我叙事的合法性;二、叙事角度的双重翻转;三、意义再生产:当下性、世俗性与"多元的不确"。  相似文献   
73.
"一""多"之辩,玄学家这里,所表达的不仅是事物的共性和自身的独特性,还直接体现了本体论的内容。玄学创立者之一的王弼,明确的将"一"与"多"解释成为"无"与"有","本"与"末"。而郭象虽然没有像王弼那样明确的提出"一"与"多"的概念,但是在他的"独化"论中论及的世界同一性的问题,同样也是"一""多"之辩的内容。二人所论"一"与"多",即世界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理论,有独特不同和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74.
魏晋时期的宗庙制度(立庙、毁庙、祭祀等)在借鉴继承古礼及两汉相关制度的同时,又依据现实社会的变化和郑玄、王肃对儒家经义的不同阐释而有所变易、创新,这也是我国自古以来典章制度沿袭中有损益特点的生动体现.以不循古礼、"渎乱不经"斥之,进而视魏晋时期为"礼崩乐坏"的黑暗时代的观点是不确切的.  相似文献   
75.
在我国当代乡土小说名家的创作中,向本贵和何申的创作有相同之处,但又备有不同的风格。向本贵是平视农民,而何申是俯视农民;他们的作品时代感强,笔下的乡镇干部和农民性格特点鲜明,作品生活气息浓,反映了我国农村的真实情况,而且各自的作品都有浓郁的地方色彩。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何申沿着以前的创作路子继续前行,而向本贵则更多的关注农村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76.
本认为辛亥革命在全国各省情形各异,云南“重九起义”在全国各省响应辛亥起义中具有自己鲜明和突出的特点,并在辛亥革命中有着重要的贡献和不可磨灭的地位。  相似文献   
77.
北魏永兴四年(412年),太史令晁崇和鲜卑族天文学家斛兰受诏主持铸成我国历史上第一台铁浑仪.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及唐初的天文学家都用这台铁浑仪测天观象,直到725年,唐一行和尚另造新浑仪后,才停止使用,历时300余年.该浑仪为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8.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寺庙与民众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明清时期,寺庙作为祭祀神灵的场所在中国城乡无处不在。清代秘密社会的一些活动,也常常以乡村寺庙为中心展开,因此,它为各地秘密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哥老会吸收并利用以往的秘密社会以及大众文化等因素,以寺庙为活动中心,在乡村社会形成自己的关系网,发挥了自身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9.
人格教育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本文比较分析了青年特级教师程翔和程红兵在语文人格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异同 ,指出他们在人格教育探索方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0.
长期以来,人皆以为老庄盛言"自然",然而"自然"一词不仅在老庄很少出现,而且没有名词性的实体涵义,不作为一个哲学概念而存在.而王弼<老子注>和郭象<庄子注>是后世皆误以为老庄盛言"自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