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61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生”与“死”的问题,是人的生命中所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也成为许多哲人为之探索的要点。船山先生在批判佛教生死观的基础上对此问题进行了独到的阐述,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2.
王船山在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中,坚持儒家伦理思想与“诗教”原则及其独特的“神韵”观。他对“意心说”与“性灵说”的评论和批判,媸妍并存,瑕瑜互见。  相似文献   
33.
湖湘文化的"霸蛮"、"火辣"特征互补结构,有一种灵泛、灵动、灵性的文化基因。表现为船山美学在审美生存态度上的"灵泛适性美";审美观照活动中的"灵动洒脱美";审美意象创造时的"灵性潇湘美"现象。  相似文献   
34.
周敦颐和王船山一个是理学的开山宗祖,一个是中国古代哲学集大成者,他们的德育思想有继承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三方面比较两者德育思想的异同,以期对将优秀传统德育思想运用于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5.
从船山哲学本体视域观之,由太和所生发的宇宙万物之间是和谐的。由于人有超越人类基本欲望之外的过度欲望,导致人世间的和谐之序被打破,人欲失其和。船山认为和者于物不逆,因此如何达到和谐,最关键的是如何矫治人世间因满足人之欲望而产生的不和谐问题,船山认为以礼调适并矫治能有效解决僭礼行为而造成的矛盾与冲突。因为礼能节人之欲,以礼调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矛盾与冲突,和谐可至。  相似文献   
36.
本文对于唐君毅先生谈船山的命义作一解说,此文置于《中国哲学原论·导论篇》中的“原命”里,其中谈王船山对于命义的理解与诠释.命的解释之一,乃人力不可施为的限制义,此乃命运之义,船山亦论及此义.然唐先生的诠释中,较不从船山的消极命义(限制)上着手,而从积极命义(命日降)着手.吾人亦顺着唐先生的诠释而开为三节.第一节谈“命日降”之说,此责人日新其德以配命,而不认为天命一次给足,因为如此则人有所依恃而不求进步.第二节谈“无定命”之说,一方面船山反对有一天命实体作为主宰,若以为其主宰,则主宰者神,被主宰者不神,而船山是一种类于泛神论之说,此乃重气的诠释结果;又船山反对宿命论,事在人为,重人文化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故亦无一定归向之命,但并非指船山不知命的限制.第三节谈知命、立命.人的物质生命结束时不是终结,因此时气只是隐,而不是成为不存在,故精神尚可作用于人世间,此乃虽知命限,但却有积极义的立命之说.  相似文献   
37.
唐君毅认为宋明儒的心性论发展到王船山时达到了其内在逻辑的最高点,船山的心性哲学正是在宋明儒重内圣的基础上开出外王之学,心性、天道、治化融为一体,成宋明儒心性哲学的集大成者。简言之,若宋明儒的心性哲学为"心性—天道",则船山的心性哲学为"心性—天道—治化"。  相似文献   
38.
网络环境下王船山文献数据库建设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主要探讨网络环境下王船山文献数据库建设的必要性,并从数据源等方面分析建库应具备的条件,提出建库的质量要求,重点探讨建库的方式、原则和步骤。参考文献9。  相似文献   
39.
船山作为宋明理学的总结者,儒家传统文化的忠实捍卫者。学术界多把他的夷夏观理解为一种狭隘的夷夏观:即从船山的夷夏观推断船山将禽兽与夷狄等同;二是认为船山是典型的华夏主义者,也即大汉族主义者,这是对船山夷夏观的一种误解与误读。从礼以分殊辨别夷夏为视角,如果还原船山原典语境和抽离引用者自身的语境,即可还原船山夷夏观的真实存在:即船山本意并非将夷夏等同于禽兽,同时他也并非主张大汉族主义。一旦抽离船山原典的语境和置换引用者自身的语境,就会导致对船山夷夏观的误解与误读。  相似文献   
40.
涪陵为清代涪州治所,性灵派诗歌大家张问陶与之有着两世因缘:其与元配涪陵周氏的婚姻尽管异常短暂,周氏在婚后二年即告病故,但张问陶却因此得到岳父周兴岱、内兄周廷授等周氏家人多方面的全力支持,从而走过了他人生最为清贫艰难的日子,留下不少天籁自鸣的性情诗;而在张氏既殁三十余载的道光年间,搜其未刻遗稿付诸剞劂,完成了《船山诗草补遗》六卷刊印工作的陈葆森也是涪陵人。涪陵和涪陵人,对于成就一代大诗人的生前身后名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