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78篇
科学研究   20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24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3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家庭的角度来研究"文革",有助于我们认识"文革"和理解那个特定的时代.文中重点探讨了目前研究"文革"时期家庭问题的重要成果;研究"文革"时期家庭问题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文革"时期家庭问题的基本思路,进而为我们真实、准确地研究"文革"时期的家庭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辛亥革命时期,四川各地先后爆发起义并建立了多个军政府。尽管军政府的人员构成有所不同,但它们在四川革命党人的积极推动下,均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平定了兵变与各种骚乱,巩固了新生革命政权,恢复了社会秩序,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社会改革。同时,由于军政府在革命中采取了较为正确的对外政策,注意对在川外人生命和财产的保护,从而赢得了各国驻川领事与外人对四川辛亥革命的同情与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来自国外对革命的阻力,也改变了中国在西方人眼中的旧有形象。  相似文献   
23.
辛亥革命对江西产生了巨大影响,为民初江西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国初年,江西地方政府通过采取落实教育部颁发的新教育宗旨,建立与完善教育行政机构;推行视学制度,加强政府对教育教学的监管;积极筹措经费,缓解教育资金不足等措施,新的教育制度逐步在江西确立。  相似文献   
24.
一般认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文革时期已全部消亡,不复存在。实际上,从文革时期传唱的歌词看,传统文化中的“礼乐一体”、“乐教”和“集体意识”等特征得以强化甚至发生畸变,“乐教”的宣传教育特征极度彰显,抒情传统退隐淡化。  相似文献   
25.
在辛亥革命时期,湖南因其特殊的历史机缘成为举足轻重的省区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如在国内率先发动的长沙起义、震惊中外的萍浏醴起义、社会广泛参与的湖南保路运动、声势浩大的长沙抢米风潮以及首先响应武昌首义、派遣湘军援鄂等都是辛亥革命史链条中的重要环节。而湘籍志士作为一个群体在整个辛亥革命运动中广泛开展舆论宣传、深入进行组织发动、拥戴和捍卫孙中山的领袖地位以及领导反清武装起义等方面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6.
南京临时政府的文官考试规划未及付诸实施,但已奠定了文官考试制度的基本框架,确立了考试对象的平等性、考试内容的实用性、考试任用的优先性等基本原则,对民国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开创之功。这表明,辛亥革命不仅在"破坏一个旧世界"方面居功至伟,也在"建设一个新世界"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27.
闽籍华侨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积极成立同盟会,为革命者提供活动基地;创办报纸杂志,传播革命思想;积极捐款、筹款,努力支援革命;参加武装起义的策划、筹备、领导等。分析闽籍华侨支持辛亥革命的动因,梳理其对辛亥革命的贡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8.
外来词语是观察语言和社会以及二者互动关系的一个很好窗口,通过文革时期外来词语的使用情况及其造成原因等进行分类描写、分析和解释,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和认识文革语言以及文革本身。  相似文献   
29.
This article excavates some of the core intellectual elements underlying the Xinhai Revolution of 1911 and their historical genealogies. Rather than focusing on the modern nature of the revolution, Mizoguchi locates the revolution within the contex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thought. A central focus of the article is the notion of “self-governance” (zizhi), which played a central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shape the revolution was to ultimately take. It analyzes the social thought of key figures of the Qing period, showing how in modified guise, core Confucian ethical concepts such as the dichotomy between the private (si) and public (gong) as well as utopian concepts such as datong (great harmony) determined the deep structure of revolutionary thought at the end of the Qing and into the Republican and Communist periods.  相似文献   
30.
八七会议抓住了土地革命这个核心问题,发掘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生长点;制定了武装斗争的新方针,引领武装斗争的理论自觉逐步向实践跃升;提出了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任务,开启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理论探索历程;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意志,初步展现了独立自主的风格;毛泽东作为一个杰出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正在走向成熟.八七会议的缺陷同土地革命时期党内严重存在的教条主义有着内在关联.因此,八七会议虽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起步,但是这个起步是蹒跚不稳的,这个蹒跚起步的历程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